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李嘉诚又办了一所大学,看看中国的基金会如何办大学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2-17  责任编辑:李艳娜

    创新者的窘境

    在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努力筹建“公益大学”的同时,浙大光华法学院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随着危机和矛盾的加深,知名法学教授林来梵离开光华法学院选择北上,加盟清华大学法学院。2009年7月初,孙笑侠悄然辞职。

    一直如暗流涌动的危机因一封联名信而广为人知。2009年7月23日,光华法学院30多名教师联名写就一封题为《关于对我院发展若干根本性问题的意见书》的信,洋洋洒洒8000多字,围绕“学院的选址失当、学院的管理体制构建失当、教师的身份定位失当、我校与光华基金会签订的合作协议重要内容失当”四大意见展开。既有政治味十足、上纲上线的言语,如“我们的大学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向学生教育做人,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政治、学习思想”。也有证据确凿的真知灼见,如“2008年的教授委员会迟迟不能举行,新教师的职称晋升也一拖再拖,结果使得个别新晋升职称的教师在分房待遇上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教授委员会开一次会就要花费我院二三十万元钱。我院有限的经费没有用于教师与学生身上,没有用于教学与科研上,却消耗在这种冗长、缓慢、无谓的决策程序中,实在是一种浪费”。

    联名信一出,社会公众大多认定,光华法学院当初的雄心壮志已然落空。

    事实上,危机的种子早在教授委员会组建那天起就已埋下。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十位成员中,除胡建淼、孙笑侠和一位工科常务副校长外,其余六人皆为校外人士,比如曾担任台湾司法院大法官的王泽鉴、刘铁铮,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安守廉等。“现在很多教授都觉得,既然名为‘教授委员会’,顾名思义应该是法学院自己的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但最终只有一名本院教授进入教授委员会,这就给很多老师造成了心理上的隔阂。”对这场改革一直持观望态度的钱弘道说,“如果当初咨询我的意见,我肯定要提议本院教授占更大的比重。”

    除了现实的职称高低和利益多寡外,新引入人才的到来也对光华法学院既有格局产生了鲶鱼效应。“新教师的引入对于部分习惯了‘温水煮蛙’的老教师来说是很大的冲击。最初积极支持改革的那批人,基本上都是学术能力很强的人。”钱弘道分析说,“整个过程中,孙笑侠做了诸多努力,他也挺为难,要同时照顾到‘两个婆婆’,他的难处在于没法兼顾各方意志”。孙笑侠则坦言,“我碰到的麻烦主要来自系统内行政化和工科化,当然也包括基金会所派代表施加的压力。”

    在浙江大学和光华教育基金会层面,学校的实权领导和基金会代表虽然在多方面意见不统一,但对现有师资的人事改革,意见却非常一致:严厉要求人事改革方案中把转岗比例再予提高(教师排名靠后者转岗到非教学岗位上去)。这必定会冲击部分教师的切身利益。基金会所派代表的武断作风更加剧了危机,如强硬要求限制教师兼任律师、没及时做好某件事就不拨款,这些都招致了更多教师的不满。

    孙笑侠并不认同外界所指的“光华法学院彻底失败”的结论。“我个人理解,光华法学院建设是阶段性受挫,包括我的辞职,都是可预知的改革中的正常现象。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点悄然辞职,也是希望支持光华法学院建设平稳改革和安静过渡。到今天为止,光华法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制度尽管需要完善,但它还在继续运行,实质性学术评审还在继续发挥作用,青年学者大胆引进和脱颖而出的机制还继续有效,原来的基金会代表已不再担任主要角色,并已调整他们原来的政策。从这些方面来看,光华法学院还没到所谓‘彻底失败’的程度。”孙笑侠告诉《中国慈善家》。

    汕头大学的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执行校长顾佩华刚把CDIO工程教育改革(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于2004年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引入汕大时,很多人都指责其是在“炒概念”。此外,“教授治校”制度也遭到质疑。一位身为著名学者的校董就认为,在大陆的大学里常常是校长讲“校长的话”,书记讲“书记的话”,院长讲“院长的话”,而教授却可以“乱讲话”,从台湾的情况看,从事小范围工作的教授涉足宏观领域的治校,很容易走到极端,“那将是高等教育的灾难”。著名教育家杨东平教授在一次会议上也委婉地批评了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在体制创新上并不是做得特别有效。”顾佩华推行的教师收入采取国际通行的年薪制也遇到不小的阻力,反对者认为,“年薪制并没有带来工资的明显提高,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出现了下降。”而针对至诚书院不同年级混合住宿的问题,有学生抱怨道,“设计这种住宿方式真是脑残,作息时间都不一样,为什么要把我们搞在一起?”⋯⋯

    “汕头大学这名字好像太地区性,然而观念的框框是否比其内涵重要呢?”李嘉诚的这一诘问,至今仍在引发汕大人的深思。

    转眼,孙笑侠从浙大辞职就快满五年了,回看当年自己为之付出心血的光华法学院,如今的他更多了几分理性,“现有的高校体制下,某些人确实很不愿意下放权力给学院、给学科、给教授。光华法学院这件事有挫折,不顺利,但也不能不做这种尝试。”孙笑侠说,“古人有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能只以目前状况来衡量一件事。”

<  1  2  3  4  5  >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