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李嘉诚又办了一所大学,看看中国的基金会如何办大学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2-17  责任编辑:李艳娜

    基金会与大学的联姻

    2006年9月25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与光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签署了光华教育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捐资1亿元人民币筹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协议书。2007年4月20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正式成立,经教授委员会提名和浙江大学任命,原常务副院长孙笑侠担任首任院长。

    作为捐赠方,光华教育基金会对合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把光华法学院迁到之江校区,划出部分老校舍修缮后交法学院使用,用捐赠经费来修缮;二是组建教授委员会和资金管理小组,资金管理小组含校方一位副校长与基金会领导及陈长文律师;三是进行人事改革,实行师资规模、人才引进标准与程序的特殊性,职称与博硕导师的评定标准与程序的特殊性。与全校有所不同,光华法学院的师资规模不受校级人事编制的限制,注重实质性评审,不受工科化、数量化的原有规则牵制。

    早在协议签署前,“浙江大学法学院即将获得1亿人民币捐赠”的消息,已经在浙江大学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当时法学院的老师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毕竟1亿元不是笔小钱,大家都想象未来有更多科研经费供自己使用。对即将到来的改革也普遍持乐观情绪,认为它将有助于建立更好的机制。”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回忆说。

    光华法学院成立庆典上,著名学者、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季卫东说:“我想象光华法学院是自由、独立的,是未来中国法学的良心。”促成此次捐赠的海基会原副董事长及首任秘书长、台湾红十字会会长陈长文表示:“法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条件。法治要成功,法律教育是最重要的,学校是最重要的。”

    2007年9月,光华法学院由浙大西溪校区迁至之江校区,钱弘道致辞说:“我们把月轮山作为枕头,躺在美丽温柔的西子湖的怀抱里,可以无边无际、天马行空地进行学术遐想!”

    光华法学院成立伊始,即在机构改革与人才引进上着力推进,聘请了王泽鉴、孙笑侠、陈长文、季卫东、张文显、胡建淼等十位教授组成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由陈长文任教授委员会主席兼任资金管理小组成员,试图摆脱“教育行政化”的紧箍咒,追寻“教授治校”下的大学独立和学术自由。

    2008年6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著名法学家贺卫方做了“让胡适校长的精神活在我们心中”的致辞,并宣布他将和毕业生一起离开北大,加盟光华法学院。在一次从宁波开完学术会议返回北京的飞机上,钱弘道向他发出了加盟光华法学院的邀约。不久,孙笑侠也邀请贺卫方来杭州详谈。一天傍晚,钱弘道请贺卫方在西湖边喝茶,彼时夕阳西下,西子湖边一片祥和,钱弘道说,“来杭州吧!”“这么好的景致,我为什么不来。”贺卫方答。之后才有了贺卫方“人不完全是为了改造这个社会而存在的,我们需要更丰富多采的人生历程”的言论。比贺卫方宣布辞职稍早,2008年4月,北大副教授张谷离开北大,加盟浙大,获聘教授一职。

    学术成果并不丰富的张谷得以成为浙大教授,得益于光华法学院的教授委员会。这是一个拥有独立决定学术性事务权力的机构,从人才引进、教授晋升、课程设置到学院日常运行中与学术相关的事务,都归它管辖。教授委员会拥有学术事务最高决策权,院长必须对它负责。

    “光华法学院在那3年里引进了20多位年轻优秀的法学学者,评定出了多位年轻的正教授、副教授,如果不是这样的体制和标准,他们的成长或许要迟缓得多。而现在他们已崭露头角,构成一个‘学术潜力股’,再过510年,他们更会脱颖而出。到那时,光华法学院如何,我们再作评价不迟。”现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笑侠说。

    与光华法学院一院之内的改革相比,李嘉诚基金会之于汕头大学的意义,则要绵长且深远得多。

    李嘉诚基金会创办于1980年,李嘉诚称之为“我的第三个儿子”。除了30余年来持续捐赠汕头大学外,李嘉诚基金会还在汕头大学发展的各个节点起到了重大作用。1987年,汕头大学成立校董会,李嘉诚此后一直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基金会在校董会中占据4个席位。李嘉诚还在汕头大学设立了李嘉诚汕头大学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及时与汕头大学对接。与国内其他大学的校董会不同,汕头大学校董会对学校的重大决策有审议和指导职能,校董会下设财务委员会、学术发展委员会、校务发展委员会、资源管理及运用委员会、校园规划及建设委员会和办公室。

    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持续支持和校董会的有效运作下,汕头大学在30余年间不断开中国大学风气之先,近十年来更是创新强劲。早在2001年,李嘉诚基金会就开始考虑如何借鉴国际高校办学经验以推动汕头大学的改革步伐,在其支持下,汕头大学于2002年首次聘任外籍副校长。2007年,经李嘉诚提议、提交校董会通过,汕头大学设立执行校长,首任执行校长由加拿大籍华人顾佩华担任,不设任何行政级别。有教育专家评价道,“这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两个第一:一是首设执行校长一职,二是聘请外籍人士担任该职。”2002年开始,汕头大学每年都以年报的形式公布财务状况。当2007年一份研究报告中透露中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2000亿至2500亿元之间时,汕头大学的财务年报上却没有“银行贷款”这一指标,成为一所“没有负债的大学”,这得益于校董会明智决策控制住了盲目投资及扩大办学规模的欲望。汕头大学的国际化办学亦成绩斐然,一方面招聘深具全球视野的教师加盟(约一半的学院院长为外籍人士),另一方面,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近20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制订并实施本科生、研究生交流计划。此外,海内外的高端人脉资源、校长的办学自主权、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等,均是在李嘉诚和李嘉诚基金会的直接支持和校董会的有效运行下形成的办学特色。

    2012年6月29日,时年84岁的李嘉诚在出席汕头大学毕业典礼后表示:“我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是超越生命的承诺。”

    “公益大学”进化论

    相比李嘉诚基金会和光华教育基金会的联合大学办学的模式,增爱公益基金会和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则尝试打造出一所全新的大学,因而经历了更多的艰辛。

    2009年,增爱公益基金会计划创办一所“公益大学”。“我们的设想是社会力量办学、基金会支持的一所公益大学,汇集全国公益慈善的研究与教育人才,推动中国公益文化和公益人才队伍的建设。”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告诉《中国慈善家》。

    增爱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一度“野心勃勃”,试图在公益慈善领域做一些大的推动。彼时,胡锦星观察到,中国的公益人才培养和公益文化传播都偏弱,他想到举办一所“公益”大学,和国内其他正规大学一样,既非免费培养,也不强制规定毕业后必须进入公益行业,但在就学期间给学生灌输公益理念和提供公益实践,同时要保证学校的非营利性。

<  1  2  3  4  5  >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