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焦点图片
敦和基金会:立行“鸟道之志” 打造“百年老字号”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1-04  责任编辑: 张雨荷

    2017年新年伊始,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成员,推举陈越光为执行理事长,同时任命其担任秘书长,主持敦和基金会的日常工作。

    身处文化公益圈的人,相信对陈越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他除了是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外,多年来的思索、实践赋予了他“有思想的行动者”的称号:他是善于思辨的公益人,参与希望工程20余年,曾担任中国青基会副理事长,并多年来引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制度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的NGO和学术界人士,在思维的交锋和碰撞中,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他是挥斥方遒的媒体人,从一线采编到总编辑、掌门人,先后在《中国残疾人》、《中国农民》、《科技中国》等多家权威报刊媒体任职;他是极具智慧的文化人,曾主持“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影响了约800万少年儿童读千古美文,并致力于中西跨文化交流事业;

    2017年新年伊始,带着敦和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的授命,陈越光即将带领着敦和基金会全体同仁,在追求“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人类和谐”使命的道路上,开始新的出发。

    打造百年基金会

    ——不追求做大做强,敦和追求做“长”

    在随后召开的敦和基金会报告会上,对着敦和基金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监事会全体成员,秘书处全体员工、志愿者,浙江公益慈善行业指导部门代表,部分来自全国的公益机构合作伙伴及媒体代表等,陈越光做了任职演讲。与企业家慷慨激昂的演讲风格不同,陈越光的发言没有一套套纷繁复杂的策略图景,也没有五花八门的指标体系,他的就职演讲,更像是一次关于文化、关于行动的剖析,通过一个个旁征博引的案例分析、一层层直入人心的思维递进,对敦和基金会的目标、实现途径、工作伦理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敦和基金会将在新掌门人的带领下,奔着什么样的目标做出什么样的改变?相信这是外界人士最为关心的。对于这一点,陈越光的答案非常明确:敦和基金会要打造成一个百年基金会!

    “我首先的态度是,我们不追求做大做强,我们追求做长,敦和要做百年基金会。”说出这句话时,陈越光的语调并不高亢,但语气却十分坚定。他向大家指出,追求做长要特别警惕那些耀眼的辉煌,不要过把瘾就死。追求一时的炫耀,一时的辉煌,一时的轰轰烈烈,一时的让众人口惊目呆,这种事情敦和不做。

    没有了那些炫目的辉煌,敦和会不会变得一时黯淡无光?对此,陈越光也坦率地指出,坚守敦和的使命可能会平淡,但不会平庸,我们追求的唯有使命。

    回首敦和基金会历史,自2012年成立以来,敦和从杭州钱塘江边的一间小屋蹒跚起步。转眼四年过去,敦和从只有3名全职员工发展到现在20多人济济一堂;从对资助工作毫无头绪,项目官员全国各地四处走访学习,到现在逐步有了明确的资助思路,年资助项目100余个;从在业界籍籍无名,到现在获得业内的认可和尊敬……

    这一路走来,看似平坦,但着实不易。如今,敦和又有了“打造百年基金会”这样一个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未来的路,令人期待。

    确定目标三要素

    ——静心修心,敦和营建信念体系

    当前,放眼全国,公益基金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关注各色领域的基金会也层出不穷,但关注文化的基金会却数量有限,特别是聚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金会,少之又少。那么,在这样一个行业大背景下,敦和基金会究竟凭什么才能打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百年老字号”?

    对此,陈越光指出,敦和基金会要以基金会的使命、内部文化和项目赢得业界的认同和尊重。而要打造一个百年基金会,须具备三个要素,分别是:弘善资本,被文化和信念凝聚的参与团队,以及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

    弘善资本除了要有足够的资金外,这笔资金是不是包含了使命和愿景也极为重要。陈越光举例说,台湾慈济基金会1966年成立时,证严法师做了30个信封,发一个愿,要做好事,于是每人坚持每天省下5毛钱。现在,慈济在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有分支机构,为慈济捐款人员超过1000万,志工超过200万,2014年募款70多亿新台币。这些资金超越了金钱的概念,这是一笔有使命的资本,资本本身已经奠定了它的方向,包含了使命和愿景。在这一点上,敦和基金会比较契合,出资的理事们意志、信念、方向十分坚定,已被包含在资金里了。

    被文化和信念凝聚的参与团队能让弘善资本发挥出更加充分的效用。当前,从文化的角度上说,我们仿佛是处在大雾弥漫之中。在大雾中孤立的个人,互相看不见,但如果把这些人凝聚起来形成有伟大使命的专业团队,并把每个人内心的火炬点亮,用内心精神感召同伴,那再大的雾霾也阻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对于这一点,敦和当前做得还不够,正在逐步努力组建专业团队中。

    科学的制度设计能让所有工作事半功倍。比尔·盖茨曾说:人家问他,怎么能赚那么多钱?他回答道,很多人工作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做得不够,而是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考核,对于结果的考核投入不足。陈越光表示,这也是敦和基金会下一步着重要做的事情之一,要把评估做到极致。

1   2   3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