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模范
郑龙:“贵州屋脊”的“留守”老师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2-02  责任编辑: 公益中国

    守望同一个梦想

    两拨老师的汇合,使海嘎小学有了8名老师。

    为了尽快让村里的外读学生回村上学,学校选出6名老师分成两个组,在9月开学前开展了动员工作,挨家挨户走访村民。

    “有的家长不相信我们,害怕我们又像以前的老师一样待一阵就走了。”熊伟红表示,为此,郑龙他们煞费苦心地向这些家长劝说,甚至做出了不轻易离开的保证,才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了过来。

    “其实我也不希望把娃娃送到山下去,看到这些老师这么诚心,我才决定让两个儿子转学回来。”近些年才脱贫的村民文贵全说,他的两个孩子在山下上学需要由妻子陪读,一年的房租等花费七八千元,家门口就近入学能省掉这一大笔费用。

    9月,学校顺利开了学,四个年级加一个学前班,共70名学生。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很快解决了学生们的营养午餐问题。

 

海嘎小学学生们在课间玩耍(1125摄)。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我们在这里读书很开心。”上一年级的文涛用一口稚嫩的普通话表示,他就是这个学期才从山下转学回来的,这里的老师教得好、有爱心,他的学习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

    近一个学期下来,学校教学终于趋于稳定,但对郑龙来说,他的“完小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学校只有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我们希望在未来一两年内把五六年级也办起来,成为一个完小。”郑龙说,他会继续坚守下去。

    村民也对郑龙充满希望,68岁的文正芳老人的两个孙子也转学回到了海嘎,他说他们是贫苦人家,儿子儿媳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他不希望两个孙子将来也跟他们的父母一样。

    “我完全‘拥护’郑校长的想法和做法。”文正芳说,希望海嘎小学能够办成一所完小,减轻村民负担,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教育真正成为村民脱贫的希望。

 

海嘎小学学生们在吃营养午餐(1125摄)。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1   2   3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