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聚焦公益
“未来公益领袖计划”10位益桥伙伴名单出炉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8-24  责任编辑: 李艳娜

    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跨界打破固化的人生轨迹

益桥导师代表。

益桥创始人王赛。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打破设定好的人生轨迹,而跨界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在“用创新方式吸引人才跨界公益”主题论坛环节,嘉宾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

    上海天与空广告公司总经理兼执行创意总监杨烨炘,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与在场的人们分享了广告人跨界到公益的例子:“广告过去都以商业为主,我最早跟公益的结缘是2009年的时候,用装置艺术让更多人关注到民工子弟读书能力的问题。后来,接触了壹基金很多的一些公益项目,我个人的一些努力是去让别人参与到行动当中,希望能真正将广告和公益相结合。”

    结合自己从零点咨询到公益行业的经历,壹基金副秘书长沈旻认为:“当你在一个公益机构中做管理层的时候,你永远最关注的一定是人。益桥走到今天这一步,它让我觉得很棒的地方,在于这个项目关注的是跨界人才,这一定是最无形的资产。

    罗德公关人力资源副总裁王宁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跨界进行解读:“跨界人才到一个新的行业里,可能会“1加1大于3”,也要避免出现淮南之橘成为了淮北之枳的情况。益桥伙伴应当注意,第一,要有有很强拼图的能力,去了某一个公益机构可以嵌入到这个版图里面去;第二,要有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带来新的东西;第三,要有创新的能力。”

    而人民大学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进一步对跨界进行了分析:“关于跨界的说法,我更愿意用融合来表述,也就是说公益应该成为社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人生是残缺。银杏基金会秘书长林红女士则提到:“在公益行业里,应通过项目去学习包括战略思维的能力、动员志愿者的能力、玩转社群和新媒体的能力,这些实际上可能都是在给你的价值在加分。

    当公益与人生的可能性相遇:益桥,人与公益之桥的建立

益桥伙伴代表安伦杰。

    许多有志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青年人会发现,相较之成熟的商业领域发展模式相比,在公益领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不知道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2015年10月,益桥中国的创始人王赛发起项目,邀请在哈佛SEED社会创新项目中相识的黄梦思和曹原联合创建益桥,与成语、陈正勋、王越等创始成员一起面向全球华人青年发布益桥未来公益领袖培养计划。

    团队一方面了解海内外华人青年有志于中国公益却不得进入之法的苦恼,一方面有感于目前国内公益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益桥未来公益领袖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服务中国的公益服务和社会创新领袖,让海内外优秀华人有机会进入顶尖的中国公益服务和社会创新机构工作。2016年4月25日,益桥正式发布招募益桥计划,向全球寻找10名未来公益领袖人才。一天内,招募信息转发量达到1万7千次。十天内,收到超过300人来自四大洲超过十个国家的申请。

益桥伙伴代表顾蕊。

    4个月,通过2轮申请,3轮面试,最终10名益桥伙伴诞生,并在鸟巢文化中心正式亮相,他们是:上海ABC美好社会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安伦杰、在Charles and Keith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营销策划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沈书培、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总监顾蕊、在商业领域的传播、咨询、战略策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王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山东大学英语与国际政治双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子的韩鑫、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花儿基金”负责人苏家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沈晴、前联合国商业顾问,多伦多Datalit数据科学培训机构联合创始人徐飞以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付海霞。

    “益桥特训营已经进行了一个星期,导师其实也都在我们说,公益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肯定有很多困难等着你们。但是我有一个信念,就是说有导师给我们的指导,有益桥团队对我们的照顾,有伙伴们互相支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益桥伙伴代表顾蕊说道。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公益的种子,但当一个人尝试改变原有的生活轨道、进入公益圈时,他们需要一个平台帮助他们去了解,诚如益桥伙伴代表安伦杰所言:“虽然之前跟公益,有所接触但都是一知半解,而益桥让我们机会真正了解,我们的导师团队告诉我们这些机构到底是什么样,有哪些岗位到底合不合适,益桥是最创新的连接者。”

     1   2   3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