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民公仆
40年燃尽生命为"三农" 让每寸土地都流金淌银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11  责任编辑: 李想

  鲍振平和妻儿在一起。资料图片

  2011年12月份,鲍振平的堂侄鲍永强和妻子王妮生育了第二个女孩。鲍振平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去鲍永强家里做工作,让王妮去落实二女结扎。鲍永强的父亲鲍振瑞一听要让其儿媳妇去结扎,当场就吵了起来,摔门而去。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碰一鼻子灰、吃一肚子闭门羹,鲍振平依然乐呵呵地做思想工作。看到鲍振平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鲍振瑞终于让步,同意村计生专干陪王妮做二女户结扎手术。回来后,鲍振平立即掏腰包垫付节育奖4000元,亲自送到王妮家里。

  一次,鲍振平对儿子说:“儿啊,你父亲当了四十年村支书,一辈子做事情光明磊落,没给你们留下一点扯不清的账,不管以后你是当官还是经商,一定要公道清白,决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群雁高飞头雁领,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朱庄村的书记,鲍振平始终牢记着这样一个道理。镇干部说,40年来,老鲍找过各级领导不下数百次,却没有一次是为自己或家里人说话。“跑村里的事,我不怕丑;跑自己的事,我张不开口。”这是鲍振平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鲍振平坚持廉洁自律,公道办事,从不谋私利。在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带出了一支工作扎实、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长期以来,朱庄村没有一户上访群众。上至孤寡老人,下至懵懂幼童,无不敬佩信服这个公道正派、亲切和蔼的“老鲍”。

  3.土地流转"敢逞能" "鲍氏工作法"让村民增收200万

  朱庄村常年外出打工1900人,占劳动力的61.3%,外出打工田地撂荒,而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想扩大规模却又没田种的矛盾突出。

  2012年,阜阳市号召各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进度。鲍振平坐不住了,回到村立即召开“两委”会,准备率先开展土地流转。有的村干部劝他:“鲍书记,咱别逞这个能了,土地流转可不是说起来那样容易的。”

  的确,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当时在农村还是新鲜事物,群众顾虑重重:祖祖辈辈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对土地有感情,交给别人种,有的怕地流转丢了,也有的担心拿不到钱,“任凭你说得天花乱坠,我就不信你那一套”,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难摆在面前。

  鲍庄有一位60多岁的村民,割舍不下种了一辈子的土地,无论村干部怎么做工作,就是不参加流转,几百亩中间,就出这么一户,成了大规模统一耕种的障碍。

  鲍振平亲自上门,前前后后跑了七八次,老人一开始闭门不见,后来总算给了书记“面子”。鲍振平劝道:“要钱给钱,不要钱给你粮食,不要粮食给你调地,既不要钱粮、又不调地,我给你把地种好、粮食收割后送到家里!”老人这才勉强同意。

  “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粮给粮、要服务给服务”的“四要流转模式”,打开了村民的心结。村里又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由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参加的鲍氏专业合作社,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为此,鲍振平从大儿子那里两次要了15万元,自己又凑了3万元作为股金,“赔了都是我的”,正是他的承诺和示范作用,给股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当年,朱庄村一举成功流转了土地3980亩,成为全市第一个土地流转“整村推进”的典型。

     1   2   3   4   5   6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