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民公仆
40年燃尽生命为"三农" 让每寸土地都流金淌银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11  责任编辑: 李想

  2014年2月,安徽界首市王集镇朱庄村原党总支书记鲍振平,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不幸身患脑椎动脉堵塞,经抢救无效去世,走完了60年的人生旅程。

  鲍振平在农村当了40多年干部,让人一提起就潸然泪下、交口称赞。出身贫困、自小在朱庄村长大的他对朱庄村群众的生活有切肤之痛,对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饱含深情,发誓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几十年来,许多同龄人外出打工挣下了家业,两个儿子在外创业有成,都没有让他心动离开农村。40年来,他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让朱庄村从原先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当地的“先进村”,带动了其他村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听说鲍书记离世,在外创业的村民王登明连夜坐飞机返乡,赶在出殡前最后看他一眼;曾被鲍书记救过两次生命的鲍文德老人以泪洗面,悲痛地操劳着丧事……村里1000多名群众纷纷赶来,眼含热泪,送他们最贴心的当家人最后一程……“当书记,民心可鉴,凭德而选;数政绩,宗宗利民,家谈户赞。”凛冽的寒风里,雪白的挽联无声地诉说着鲍振平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生为民的好支书——鲍振平(上)。视频来源:安徽卫视

  一生为民的好支书——鲍振平(下)。视频来源:安徽卫视

  1.有困难就找鲍书记 他一心为民"看不得群众苦"

  1973年,鲍振平高中毕业,回到村里任青年书记。呈现在鲍振平面前的鲍庄村,贫困破落,多数村民一大家十来口人,挤在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子里,上漏下湿,不蔽风雨,几块土坯围起地铺,随便铺些麦秸就是唯一的“床”,红芋杂粮是村民碗里一年到头的主食……

  出身贫困、自小在朱庄村长大的鲍振平,对朱庄村群众的生活有切肤之痛,对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饱含深情,发誓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几十年来,许多同龄人外出打工挣下了家业,两个儿子在外创业有成,都没有让他心动离开农村。

  鲍振平任村干部四十年,1986年以来连续几次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远在深圳办公司的大儿子,非常关心老父亲的身体,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总是劝父亲:“咱家一不缺钱,二不图名,你为啥非要起早贪黑干这个村干部?来我这里享享福吧。”鲍振平说:“咱不能忘本,再说老少爷们这么看得起我,谁叫咱是党员呢,是党员就要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就干个样。”

  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几十年来,鲍振平牢记共产党人使命,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一心扑在干好本职工作上,不停奔波在为民服务的路上。

  当村干部的40年间,鲍振平对各项工作任务都以极大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来完成,以能攻坚、善克难著称。对于有困难的事,他废寝忘食,常常苦思到半夜,想到办法立刻起来记在笔记本上,天明后就走村串户做动员,雷厉风行抓落实。

  青年时代的鲍振平立志扎根农村。资料图片

  “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鲍书记。”这是村民彭秀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年65岁的她,和丈夫鲍振贺勤勤恳恳地伺候家里的几亩地,儿女出外打工,正准备等手头宽裕了翻盖家里年久失修的房子。但2012年,鲍振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不久便离开人世。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也失去了顶梁柱,翻盖旧房的计划更成了泡影。

  鲍振平看到家里的情况,对彭秀云说:“老嫂子,这房子可不能住人啦,再住要出事啊。”彭秀云说:“给孩子爹瞧病钱都花了精光,小孩在外头打工挣俩钱也难。”“嫂子,你放心,这事交给我啦。”

  彭秀云以为鲍书记只是说说客套话,他再好,这非亲非故的,咋也不可能出钱给自己盖房子啊。没想到一个多月后,鲍书记带着一张农村危房改建协议上门了。一问才知道,几个星期前她出门走亲戚,鲍书记来了好几次找不到人,就自己拍了照片,又请镇里的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审核,为她申请了1万元的危房改建补助款。

  后来,因为要垫付建房资金,彭秀云家的新房迟迟未建,鲍振平又给她作担保,请来施工队开工建房。房子建好后,彭秀云买了东西去鲍书记家,被鲍振平挡了回来:“不为乡亲当啥干部,当干部就得操心,嫂子你这东西拿回去吃吧。”

  鲍振平知道,为民做事是本分,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几十年来,他一心装着群众、一心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心里,把村民真正当成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有这样一件事,全村群众都知道。2013年,村民王登黎未交新农合资金,谁知那年他却生病住院了,花了几万元钱。而拿到近3万元报销药费的那一刻,他才知道在缴纳新农合资金时,鲍书记安排村“两委”包片干部给他垫交了。

1   2   3   4   5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