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组织>
哈尔滨省图英语角火爆 公益坚守11年参与人数过万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9-19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改变——沙龙学习就像一个抽奖箱 你抽到的也许是不敢想的大奖

说到来沙龙的初衷与改变,就像在一个抽奖箱里抽奖,你抽到的也许是不曾想到的。

60岁的木恩阿姨几年前曾在老年大学学英语,当时主要为了去看在澳大利亚的儿子,那真是硬着头皮学。后来,她听同学介绍推开了省图英语沙龙的门。从听不懂到不敢说,到试着插句话,再到流利地参与,她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再去澳大利亚,木恩阿姨不仅能向老外问路,自己还能坐公交车、地铁出去溜达。最重要的是,她觉得找到了生活重心,每天要背单词、要看一点短篇的英文原著,想念儿子、觉得无聊的空虚渐渐被学习填得满满的,晚年的她在英语沙龙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76岁的弗兰克原本是为了减缓衰老来的沙龙,这位自动化专业的老教授每次都是骑50分钟自行车来参加。刚开始,老人还有着老派知识分子特有的 “ 羞涩 ”,后来不仅回家看外孙的原版《哈里波特》来恶补,还自己下载了好多首英文歌曲,一遍遍跟着学。如今,已经好几次凭着嘎嘎地道的英文歌惊艳四座了。更厉害的是和老伴去欧洲旅游,分分钟解决了 “ 厕所在哪里 ” 这种紧急问题,还咔咔地和老外站大街上聊了半个多小时,当时一车游客和导游都看傻了。

上班族克莱尔进沙龙是为了 “ 雪耻 ”。几年前和丈夫出国,手机充电器坏了,想在机场问工作人员借一个,就这么一句简单的对话,难住了英语早过了四级的她。来了沙龙几年,明明对话已不成问题,她还要次次来,明明和外教交流已经从打字对话变成直接语音聊,她还坚持读原版的《麦琪的礼物》。

采访中,“ 沙员们 ” 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 这里是一个能让人心无旁骛地大声说、认真学的圈子 ”。拎着环保袋的阿姨,一说英语单词,立刻切换成 “ 英伦玫瑰 ”;略带稚气的少年,用英语介绍起自己时,秒变文艺小哥哥。


“ 沙员 ” 们围坐一起交流英语。

坚挺 ——公益英语角坚守11年,参与人数过万

不少年轻学生在来沙龙前都不相信,啥年代了,还有英语沙龙这种东西存在?尽管十几二十年前它红极一时,现在早该绝迹了吧?!

是的,到底是什么让它能 “ 存活 ”11年,并且一直受热捧,累计参与人数达到上万人次?

少年艾瑞克的妈妈说出了部分原因。她是带着 “ 母债子偿 ” 式的决心,想让儿子从一出生耳朵里就充盈着英语,给儿子放的动画片也是英文原版的。直到30多个月才会说话的儿子,忽然有一天用英语说了句 “ 天上风筝那么多,有一只是咱们的吗?” 欣喜之余,她决定要把儿子带到自己总去泡的英语沙龙里受更多熏陶。从幼儿园起,小艾瑞克就成了 “ 沙龙二代 ”,每次请来外教,大家都尽量给他机会去交流;沙龙里办英语联欢会,主持人基本都是他;渐渐长大的他当起了沙龙老师,自己写英文讲义,做 PPT。在友爱的氛围下,小艾瑞克不断地收获锻炼机会,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

每个人都有机会、注重每个人的感受、多给初学者和孩子们机会、不聊隐私、适时的英语联欢会 …… 在沙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参与的突破口。前几年,米菲参加雅思考试前来这里 “ 突击 ”,如今已经去了英国深造,一回国她就来到沙龙,把自己在英国了解的习俗文化向大家分享。60多岁的老 “ 沙员 ” 去外县参加婚礼,下午打车赶回来参与,就怕落课;新郎官上午结婚,下午又来沙龙参加交流;8 岁女孩小伊涵的妈妈每周都把孩子 “ 塞进来 ”,就是为了让她跟着听 ……

采访中,英语沙龙的门不断地被推开,陌生的面孔张嘴的第一句话都是好奇地问 “ 收钱吗?” 托尼总是边说 “ 免费 ” 边起身招呼人家进来。

准备游学的在校大学生小张就是这样被 “ 让 ” 进来的,尽管她还是坐在别人身后,只是微笑不敢交流,但她悄悄告诉记者,“ 快说了!” 而让她更感动的是,这些本与英语没有交集的普通人,对一门知识最朴素的热爱与执着。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