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医疗
毕节市积极探索构建“四位一体”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3-16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探索管理有序机制,实现规范发展

    一是明确职责划分。整合后,“三科一部一馆”按照技术因素划分,分别承担原卫生院、计生站职能职责。如,妇幼保健科负责原卫生院妇幼保健职责和计生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宣传咨询、妇科病普查普治、出生缺陷干预等职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负责原计生站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在医疗技术服务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部)按标准规范设置中医门诊,配置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药治疗。所有村卫生和计生服务室都提供中医药简单技术服务。

    二是实行规范管理。整合后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由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主管部门共同管理。服务中心由县(区)主管部门为主管理,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协助管理,中心主任可高配为副科级,由县(区)委组织部考察任命,服务中心人员的调配由县(区)级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配,并按1.4‰的卫技人员配齐编制,中心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年服务性收入的50%以上投入自身发展。

    三是统一绩效考核。实行统一的绩效考核,由乡(镇、街道)结合业务主管局下达的各项业务目标制定考核管理方案,对乡(镇、街道)卫生院人员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扩大乡(镇、街道)卫生院的自主管理权,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竞聘上岗、绩效考核”要求,制定考核方案严格进行考核,兑现奖惩。乡(镇、街道)卫生院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的管理、指导、培训等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卫生院的考核。整合后,35个试点乡镇中,有14名乡卫生计生服务中心人员高配为副科级干部,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大方县长石镇卫生院整合后业务收入由原来的230万元提高到557万元,金海湖区双山镇卫生院收入从整合前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通过实施50%的业务收入作为员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员工个人收入提高到整合前的3倍。

    探索优质服务机制,涉足百姓需求

    一是在服务阵地上求优。卫生院和计生指导站重新合理配置,进行人、财、物统一调配,配强骨干力量,加强财务管理、增强内部活力。组建后的卫计中心整合原计生站、卫生院服务阵地、设备和技术三大资源,实现硬件设备、人力资源共享和软件数据共享,减少服务设备的闲置和浪费,解决重复建设问题,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有力支撑。2015年,大方县羊场镇卫计中心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0%,执业比例达到71%。中心门诊9815人次,同比增长160%;住院1643人次,同比下降35%,初步扭转以往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

    二是在服务理念上求优。为改变以往单纯的医疗服务、防疫服务工作模式,2016年在每个县(区)选取一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探索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慢性病监测、突显中医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村服务模式。每月组织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义务医疗巡访,将健康教育宣传、慢性病随访、妇科病普查普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真正的实惠,受到群众广泛欢迎,社会效益大为提高,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双赢局面。

    三是在服务方式上求优。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疾病防控网络,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减少痛苦、节约经费,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各种疾病得到及时有效预防和治疗。

    切实抓好中医药特色服务工作,各乡镇卫计中心增加熏蒸、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服务项目,并将中医治疗项目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范围。切实抓好健康养生和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三类档案”管理机制和医疗服务、健康体检“一卡通”管理机制。实行信息网络化动态管理和服务,建立农民两年一度定期体检制度和长期养生保健的家庭医生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切实抓好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从2010年的70%提升到2015年的97.2%以上;预防接种率从2010年的90.5%提升到2015年的99.3%;孕产妇管理率从2010年的85.4%提升到2015年的96.1%。

    四是在服务效果上求优。以前群众大病小病跑县城,看病成本大幅增加。整合后,在乡镇卫计中心便能享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初步实现群众愿意在家门口看病、看得好病的目标,群众看病省心、省钱,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工作开展以来,每个乡镇卫生院门诊年均增加3319人次,同比增长17.2 %;住院年均增加752人次,同比增长11.2%;业务收入年均增加353万元,同比增长7.3%;中医馆年均增加收入8.94万元,同比增长 9.7%。

    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