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医疗
未来3年广东安排500亿元强化基层医疗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2-06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民生档案

  2016年,广东集中力量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中,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聚焦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改善,提出了7项具体的小目标:在补助标准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4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以上。在人才培养上,对300个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特设岗位每岗每年补助不低于10万元;对4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给予补助。在设施建设上,启动对62个县级人民医院关键医疗设备配置补助项目;对14个城市和20个人口大县(市、区)给予34辆预防接种冷藏车配置补助;完成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年度目标任务。

  据省政府办公厅日前通报,2016年,我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已提高到年人均420元以上。全省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均达45元以上,全省平均人均补助经费达49.6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启动对62个县级人民医院关键医疗设备配置补助项目,76种关键医疗设备整体配置率均达到30%以上;已设置300个特设岗位,按每岗每年不低于10万元进行补助;对4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给予补助9200万元,2016年完成招生5298人,招生率达104%。为经济欠发达地市和70万人口以上的人口大县(市、区)配置43辆冷藏车,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省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新开工215家,开工率100%;完工182家,完工率84.7%,完成年度任务。

  A

  “小病不出镇”基本实现

  2016年年初,阳春市陂面镇潭潦村81岁的阿婆陈英不小心被鸡抓伤,当时她没在意,没想到成了破伤风。几天后她全身抽搐,喉头水肿,不能说话。幸亏镇医院派车来送急诊,在镇卫生院住了三个月后,终于痊愈了。由于她是低保对象,所以三万多元的医药费全都报销了。“要是在以前,我怎么敢上医院?医保救了我的命啊!”

  陂面镇卫生院院长谢汝亮告诉记者,在农村,以前是“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现在一般疾病,农民基本只要掏三五百元就可以出院。他带记者来到正在卫生院住院的莫益通老人床前介绍道,老人得的是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这种病在冬天很常见。老人现在恢复很好,报销比例可达九成,如果是低保、五保则可全额报销。

  “这就是在家门口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他介绍,省里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后,卫生院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硬件、环境、信息化都上了一个台阶。原来卫生院只有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老三样”,现在有彩超、救护车、X光机。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镇。

  阳春市卫计局副局长赖均雄认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的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现在全市群众参保率接近百分百。如在门诊方面,过去每人每年只有一二十元,用完即止。现在开始医保统筹,在基层门诊不限次数、不限金额,报销比例达一半。由于医保中有一部分费用是用于购买商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可以确保三十万元以内的大病报销,不至于让群众因病致贫,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幸福指数都有很大提高。

  B

  人才匮乏仍是基层瓶颈

  记者采访发现,基层卫生院的普遍困难是人才的缺乏。阳春市卫计局党组书记梁本诚说,他前些天去广西中医药大学招聘,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摆个摊一天都没几个人问。同样碰壁的是高州市卫计局局长杨文,他日前去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招聘,结果招了12人,只有3人到岗。他告诉记者,现在高州基层卫生人员缺编达1000多人。

  赖均雄感叹说,现在基层最困难的就是缺人——房子建好了,设备到位了,但是人没来。现在全阳春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是1700人,在编在岗的只有800多人,只好招三四百名临时工。特别在边远山区,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高州大井镇卫生院院长朱武东介绍,现在基层卫生院医生少,全科医生更少,大井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只有一个。由于搞公共卫生服务必须要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也要全科医生带队,而培养一个全科医生最少要三年,周期太长了,许多时候只能用内科医生顶。他说,医学院毕业的全科毕业生都去珠三角了,招来的毕业生一拿到医师证也要跑。没有办法,基层院只能对自己的医生进行转科培训,问题在于下面人员本来就少,抽不开。

  在人才极端缺乏的情况下,一些基层卫生院呼吁给基层更多自主权。梁本诚说,在医改之后,由于强调基层医疗人员的基本保障,原来由医院统筹的奖励资金没有了,一些地方出现吃大锅饭的倾向,严重打击了人才的积极性,医生流失率有加大的趋势。他认为,基层更适合多用大专人才,不能片面强调非本科不可,因为本科流失率更高,他建议国家为基层院培养更多的专科生救急。

  全媒体记者 项仙君 李秀婷

    来源:南方网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