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爱心艺术家
黄晓明:让公益变成一种习惯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1-21  责任编辑: 张雨荷

    这次经历让我有了很大的改变,看到那些帐篷真的能帮到别人,会觉得自己是个英雄。

    这件事也给我一个启发,做慈善不能鲁莽。晓明当时让我把物资放在都江堰的部队接收基地,但当时部队运输物资的车辆还没回来,我为了让灾民更早拿到帐篷,就决定第二天亲自押货进去。我是一片好心,但那条路非常危险,还有余震,石头不断往下掉。这是一个危险的决定,还让四五个战士跟着一起冒险—我的司机才18岁。这让我意识到,公益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的人去做,否则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我没跟晓明说起过这件事,我知道他肯定会担心。很多事情我不会跟他讲过程,更愿意直接给他看结果,这是我们之间的相处模式。

    从汶川回来后,我开始思考他说的问题了:公益的意义在哪里。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来北京,赌一把。

    “明天爱心基金”每年用于慈善的预算没有设限。黄晓明希望捐得越多越好,能捐多少捐多少,他没有这个概念。但我自己会作一个规划。我经常跟他争执的就是这件事。他说这个项目你帮我捐100万,我说50万就行了,他说60万行不行,我说以我的评估50万已经足够了,他说你能不能别这么抠啊。

    天津港大爆炸,我俩爆发了一个很典型的冲突。当天晚上晓明给我打电话,让我把钱准备好,200万。我说不行,不能捐。因为我熟悉这个行业,知道是怎么运作的。我估计国家的赔偿应该是在每人200万元左右,我们的这个钱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晓明说那怎么办,这些消防员真的非常可怜。

    这件事我拖了十几个小时。晓明那么好脾气的一个人,直接在工作群里讲:你在耽误时间,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想出来。我当时挺震惊的。后来经纪人给我打电话,劝我妥协,赶紧把钱捐过去。

    那次我让步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太理性了,没有考虑到大家的情绪。捐不捐钱,当事人的情绪不一样,对晓明来说,感受也不一样。不让他捐,他觉得自己尽不了力啊。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消防员和公众的情绪都需要被照顾。

    好在口罩当天晚上就发出去了。晓明发完火又对我说,你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作为基金,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和很多部门打交道,要考虑各方感受。我们希望所有事情都是安全的。但黄晓明不需要做这些具体的事,所以他没有这根线,他考虑更多的是当事人:这个人需要帮助,我能不能帮到他。他觉得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为什么你们有这么多莫名其妙的顾虑。

    前阵子我们捐了10万块钱,到现在物资还没有发下去。地区和地区真的不太一样。有些地方比较开放,但有的地方就会觉得,黄晓明的名气太大了,媒体一报道,别人都知道我们接受捐赠,会影响到地区形象。这时候,象征性地捐助10万元就行了,如果需要,还可以追加。

    有些捐助金额偏小,是我的决定。10万元、20万元、30万元,这些数字黄晓明都是不满意的。他觉得最起码也要50万,这么大的灾害肯定需要这些钱。我告诉他真的不用,不要一下子给那么多。

    对此,我是有专业判断的。2008年可以算是中国的慈善元年,到现在已经9年了,各方面都很有经验,各个公益组织也做得很细致。比如救灾,现场是什么状况,政府会有什么反应,物资多久能够送到。按照以往经验,一般前三天物资紧缺,后面就多得不行,可能会造成浪费。所以,如何保证捐出去的东西不浪费,而且不跟别人重复,我们会有一个判断。

    永远都不要跟他讨论捐还是不捐的问题,他永远是捐,而且永远在跟我讨价还价。

    帮助弱势群体时,“明天爱心基金”内部有一套审核标准。我们列了5个条件,符合3个就可以纳入资助范围。黄晓明毕竟只是一个演员,不是救世主,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花他的钱我会很慎重。

    前几天我们否了一个案例。一个老奶奶,大儿子没有工作,小儿子身体残疾,反而是小儿子还在工作,一个月1000多元。我们讨论了一下,这种情况就不能成为我们的扶助对象—如果救助,那个大儿子可能永远都不愿意工作了。

    类似的情况,我们选了另一个孤寡老人帮扶,他没有亲人,腿脚还不方便。

    按照晓明的意思就是别衡量了,全部收进来。我说那不可能,要看你主张什么,如果那个大儿子拿着你的钱心安理得,就特别不好。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老奶奶确实非常可怜,你们为什么不能帮帮她?但对我们来说,做公益坚持并不难,难的是选择,我必须替黄晓明作出选择。

    有一年冬天,我们去贵州黎平县送体育用品。那里的小孩大冬天还穿着凉鞋。晓明一看就不干了,跟我说,你马上去给我买鞋子。我说不行,不能买。因为我了解到,有企业过两天就会送棉被和鞋子过去。他不同意,说不能忍受他们再受冻1天、1个小时。

    那个地方太艰苦了,只能买到十几双鞋。后来我跟晓明说,不能那么简单粗暴地帮助他们。我们用眼睛看,选出脚上有冻疮的十几个孩子,让他们表演节目,夸他们表现好,再把鞋子奖励给他们,这样其他孩子心理才能平衡。最后我们在一个很简陋的操场,大家围了个圈,十几个小孩表演朗诵,就这么把问题解决了。但晓明还是不太高兴,觉得没有覆盖到所有孩子。

    他是一个善良仁厚的人,我可能就会考虑得多一些。你说哪个对?不知道。这个事情他念叨了很久,很长时间之后还问我,那家企业有捐鞋子过去吗?我说有,把照片给他看,他才放心。

    山里的学生跟城里小孩很不一样。他们不认识黄晓明,只觉得来了一个哥哥,陪他们一起打羽毛球。这种场合,我们反而觉得更自在。晓明经常跟我说,什么时候再去一次山区,这是他很渴求的。我们也会注意,如果觉得他情绪不太好,会安排他做一些公益项目,做公益能让他开心。

    我们每一个慈善项目做得都很扎实,晓明本人也希望这件事有持续性,而不是表面文章。我们最长的案例是一对四川姐妹,妈妈去世了,爸爸有残疾,我们已经助养她们七八年了。

    2008年地震后,黄晓明认养了四川雅安熊猫保护基地出生的第一对熊猫,取名平平、安安。他要求熊猫基地每3个月发报告给他,而且他真的在看。

    平平长大后被送到峨眉山去了,安安留在基地。现在安安要当爸爸了,晓明说,“啊,抢在我前面了”。

    明天基金没有收取任何个人的捐款,运作过程非常透明,所以我每次出去就特别有底气。有些企业希望跟我们合作,抱着钱来找,我们都没有要。企业想寻求一些品牌效益,但我们不想事情太复杂。晓明是个公众人物,一方面要保护他,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需要。

    在中国公益圈,一些基金备受争议,因为公众要求交代钱款的流向。你哪怕收了公众一分钱,都必须说清楚。这是对的。但现在公益基金的机制老百姓不完全理解,比如,为什么要收取5%~10%的管理费。其实管理费是用来支付人员工资、运输费用、执行费用的。但老百姓不理解,100万元就是100万元,就是要全部捐出去。

    有人曾提出过零成本公益,但黄晓明从来不提。我们的运营成本都被他cover掉了。但说实话,这不利于基金健康发展。

    现在《慈善法》颁布了,我们也考虑成立私募基金,和企业合作,按照规范,把人员设置完善、规范起来。但我们仍然不会跟老百姓募这个钱,一是大家都过得都不太容易,二是作为机构,我们可以跟少数合作伙伴达成共识,但没办法和每一个人达成共识。

    不过我也相信,共识总有一天会达成,这需要时间。

    口述 / 黄鹂(“明天爱心基金”负责人)

    记者 / 王海璐 编辑 / 方奕晗

    来源:新华娱乐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