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上海:长寿志愿者指导中心创新为老服务模式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5-26  责任编辑:李艳娜

图像

  “为老年人设计别样的服装、统筹老年ipad电子乐队、为老人搭建置换物品的同心巴士中转站……”辞掉工作,“80后”顾霖先后花掉自己的十多万元积蓄,在普陀区创办了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组织和引导志愿者长期为老年人服务。

  志愿者中年轻人居多,顾霖利用他们各自的专业和特长,为老年人提供学电脑、学保健等不同类型的个性服务,这是老人们眼中“最萌年龄差”带来的意外收获,也是老人们最感动的精神鼓励。

  全国首家把老年人日托中心软件建设和青年人“孝道”教育相结合的民间组织,是顾霖对自己敬老事业的定位。这位“80后”负责人口气有些“狂”,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许许多多中国独生子女一代感叹无力养老之时,他的敬老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

  不壮阔,但有点“幸福”

  “我们不想再现老人在学雷锋日被安排洗了7次澡的‘事故’。”这是顾霖养老之路最直白的开始。

  “经常有人问我,一个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为什么放着好好工作不找,经常跑到养老院,不赚钱回家还要往里面搭钱?”顾霖说刚开始时自己也有一点迷失,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觉得幸福。“敬老就是我的工作,我享受这份工作本身带来的幸福感,也希望把孝道推而广之,让更多人明白什么才是人世间珍贵的东西。”顾霖说。

  2000年,顾霖毕业后来沪寻求发展,他此前与此后8年的人生经历实际上都与敬老无关。经常与父母聊天谈心吗?不会。为父母捶背做饭吗?也几乎没有。

  变化,自2008年的冬天开始。上海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及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开始筹办,在一家餐饮企业工作的顾霖被派驻当运营经理。这是他初次与老年人交流如此密切的时光,也是他反思与改变的“阵痛期”。

  “那么多空巢老人,远不仅是吃饭有没有着落的问题。”寂寞的老人,越来越多地把这位分内工作是餐饮的年轻人,当成电脑老师、英语老师和沟通伙伴;而顾霖,也把工作日益拓展到其他活动领域。

  最初的活动只有开设电脑课,哪怕听课的学生只有5名。刚开始,他的学生施老伯说想学电脑,于是约定每周一课,此后学生又增至四五人。但这每堂一个半小时的课程,至少有一小时在聊天。

  “上海的老年人很有都市特点,尤其中心城区的,多受过教育,子女也很有成就,因此对自己的期望值更高,越发沮丧于与时代脱节。”顾霖说,在这座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让人数众多的老年人保持与时代同步,对迎战城市老龄化挑战“很重要”。因此,这堂不像电脑课的电脑课,他还会继续。

  如此一来,与企业的商业诉求发生冲突。2009年,志愿者已经有80多个,顾霖越来越感到精力有限,老板也嫌他“不务正业”。同年3月,顾霖提出了辞职,两个月后创办自己的敬老组织,从白领变为“只出不入”的志愿者。

  创新为老服务

  和老人们待久了,顾霖发现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所以,他开始利用双休日,约几个朋友,带上水果,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后来年轻人们开始尝试在网上招募志同道合的朋友,服务点从一个发展到10个。

  家人的支持,给了顾霖莫大的鼓励。他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在社会中召集有爱心的敬老志愿者。没有资金,他自己拿出十几万,没有场地,他走遍每个社区街道去申请。2010年5月,在长寿路街道的支持下,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正式注册成立,成为上海首家以敬老为内容的义工组织。拥有近200名的敬老志愿者队伍之后,中心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式主题活动服务了,顾霖也回到了自己的初衷———组织不平凡的敬老活动。

  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的活动看起来常规:老年趣味电脑课堂、老年人生活护理小百科、视障人士敬老社区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当然,也有些活动挺新颖,如佳片有约、耳朵想旅行、足不出户游世博、老年金婚公益照相。只不过,这群80%均为“80后”的志愿者,年龄最小的为高中生,团队交流主要通过网络群聊,对他们而言如此活动是不是过于普通了?

  顾霖翻出了一大叠活动记录。每一次活动,他都参与前期策划、联络,并在活动当天到现场与志愿者一起收集老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志愿者的收获感言。参加“老年金婚公益照相”的张阿婆说:“记得上一次和老伴照相是40多年前,几经搬迁相片也遗失了,今天感谢你们办了这么好的活动,让我们重温那时的甜蜜,也弥补了终身的遗憾。”还有一名已经两年没有回家的外地志愿者,觉得自己在上海没有混出名堂,无颜回家面对长辈。通过活动中与老人的交流,他领悟到其实老人在物质上并不要求晚辈什么,他们缺的更多是每天的问候。他说,从此“敢回家了”。

  “其实,老人也只是喜欢和我们接触,看到年轻人就开心,并不在乎有什么新奇特的,更在乎的是持之以恒。”顾霖认为自己的努力很必要,眼下,他已经把深受老年人喜欢的活动汇集成册,通过“点菜”的菜单化服务模式,促进组织标准化发展。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