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医疗
“浮力宝宝”:助力残障儿童水疗康复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2-23  责任编辑: 李艳娜

    商业与公益并行

水疗使用的专业泳池


    项目成立以后,如何设置水疗康复计划便是一项重点工作,“包含两部分,第一是心理学评估,即心理治疗师、医疗再加上游泳教练三方来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因为水疗师极其欠缺,我们现在把欧盟的系统引进回来后,需对水疗师进行培养和培训。第二是身体状况的评估,一些高危险性的群体是我们不能承接的。比如重度脑瘫的患者,由于抽搐比较频繁,缓解期比较长,我们现在还接收不了。因为我们的水疗师针对物理治疗这块儿还没有达到100%的完善,目前只能承接中度的脑瘫患者。”谈到康复计划的设置,匡禹介绍。

    有了完善的康复计划以后,收费多少便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部分。据匡禹介绍,项目开展初期,还未针对不同障碍级别的儿童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目前水疗康复的收费标准都是统一的,即一堂课(1小时)360~380元之间。

    360元也好,380元也罢,一堂课这么多钱,对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额。那么,贫困、特困家庭的孩子不是完全没这个经济能力吗?对于记者的疑问,项目发起人像是早有预料,她笑着介绍说,“我们的资金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属于商业的部分,对于具备支付康复治疗费用能力的家庭来说,他们是自行承担费用的;另一部分就是你刚才最担心的部分,对于贫困、特困的家庭来说,荣德社创和街道残联一直有合作,由我们帮助这些家庭向残联申请补助。街道残联每年针对每个残障儿童有一万二至一万四的补助金,这部分钱可以作为这个群体做水疗康复的费用。残联会根据我们对孩子做的评估报告拨相应的费用,每个孩子康复的周期不同,提供的费用也不同,但上限是一万四。”

    那么即使有这部分的资金提供,但是如何才能知道这个项目,了解这些福利呢?谈到受助人群的来源,张婷说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通过游泳馆客户的口碑相传;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街道社区、残联及NGO(如嫣然、9958)”。

    为更多残障儿童康复提供支持

    在引进国外成熟有效的水疗康复训练技术的同时,项目还研发出了适合中国大陆地区特殊儿童的水疗康复计划。

    自2010年至今,项目每年成功培训超过100位不同障别的残障儿童,累计超过500名。张婷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让更多的残障儿童成为浮力宝宝。”

    今年7月份,荣德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合作,开展“益童飞扬,烧伤儿童夏令营”活动,为30名烧伤儿童提供水疗康复体验课,并与儿慈会达成合作共识,这样的夏令营体验课将成为一个固定项目,每年开展一次。为了这个夏令营体验课项目,还在儿慈会下建立了浮力宝宝基金,为这些烧伤孩子筹款。

    目前仍有很多残障儿童家庭因为没有合适的康复渠道,家长无法获得信息,不能让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此,荣德特别开启了一项行动,计划邀请1001位热爱游泳的朋友组成“爱无障别——浮力宝宝游泳马拉松”,为101位特殊儿童募集水疗康复首次体验课,希望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及家长了解到水疗康复训练的优势,并号召更多的游泳场馆接纳残障人士。

    目前,该计划已在腾讯公益上线并开展筹款,目标金额为48480元,目前共筹款10181.56元。捐款人数达1079人(超过1000人的腾讯标准)。

    “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把浮力宝宝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恢复身心健康,同时也为贫困家庭减轻一些负担,最终的目的,是为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提供帮助,还他们一个平等、快乐的童年。”匡禹说。

    专业人才奇缺

    谈到如何让项目可持续发展,张婷告诉记者,第一步就是迫切需要培养专业的水疗师,由于中国康复机构的落后,专业的水疗师更是极其缺乏。那接下来该怎么解决呢?面对记者的疑惑,张婷略带自信地说:“我们有计划。”

    两部分,一是把游泳馆现有的优秀游泳教练培养成水疗师,我们现在泳馆的教练都有很严格的培训体系,首先对他们的要求是可以教会正常的孩子游泳,其次是让他们接触特殊的孩子。另外一个是针对本身有物理治疗经验的理疗师,如果愿意成为水疗师的话我们也会去培养。

    再有一点,也是张婷觉得最占据“人和”的一点,匡禹是国家游泳运动员,他和很多退役的国家游泳运动员甚至奥运冠军保持着联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退役的优秀运动员转化为优秀的水疗师,一来可以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二是国家为游泳运动员提供的退役储备金可以用作他们专业的水疗培训经费。

    张婷希望整个水疗体系建立以后,还可以帮助更多的成年人。现在很多老年人有主关节问题、脑血栓后遗症等等,只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康复设备便可以有效康复。

    来源:公益时报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