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慈善家
胡广华:做公益不能划地为牢,占山为王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8-25  责任编辑: 李艳娜

    胡广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湖北洪湖人。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团中央工作。1991年进入联想集团工作,联想集团总裁办主任,柳传志的秘书;后前往深圳任神州数码的总经理,所倡导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理念被神码深圳员工普遍认同。2013年出任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他信守“做公益要纯粹”的原则,对当前中国公益存在的诸多问题,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温暖而激情的80年代

    善达网:你曾经是团中央干部,当过李源潮的联络员,后来从联想到神州数码一直在商业领域,是什么机缘使得你的兴趣转移到公益慈善事业?

    胡广华:这要从我的成长环境说起。我老家在湖北洪湖,小时候经常淹水,十年九不收,大家生活主要靠政府救济,也有乡亲邻里的互助。父亲母亲都不识字,但心底善良,且乐于助人,人缘特别好。回想起来,当时虽然穷,但感觉很温暖友爱和睦,大家都有“善”根,愿意去帮助别人。

    善达网:你也没少得到别人的帮助吧。

    胡广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二叔胡炎儒送给我一个黄书包和一支黑颜色的钢笔。小学毕业时,班主任刘德华老师送我一个笔记本,题写着”得意別忘形,失意不失志”。大学的第一个冬天,我是靠学校发给我的军大衣伴我度过珞珈山的严冬的。

    大学毕业后,没钱买进京的票,同学曾凡侨借给我钱;工作后,单位食堂没有油水,同事黄美容从家里端来一大碗红烧肉……这些在物质和精神上提携过我的人,我一直铭记在心。

    善达网:那真是一个温暖的年代,人们可能不理解什么是“公益”,只知道能帮助别人就帮助别人。

    胡广华:对。我的父母教导我们兄弟姊妹时总会说,要乐于助人,做人要知恩图报。上大学后,我写的最长的一封信,不是家书,也不是情书,而是应班主任之邀,我这个“乡状元,县状元”写给小师弟小师妹的所谓“高考秘诀”,足足40多页纸。

    如你所说,80年代不仅是个温暖的年代,更是个有情怀的年代。1985年-1986年,受胡耀邦总书记委托,我作为第一批中央讲师团赴山西大同支教。一群北京机关来的年轻人在雁北那块贫瘠的土地,点燃了青春和热血。现在我还清楚记得,我和中国青年报记者赵奇,骑着野马牌自行车,翻山越岭15天,穿行12个县,对乡村教育进行考察。

    后来,我获得中央讲师团全国先进个人,所在单位也被评为先进集体。除了在人民大会堂为第二届讲师团做“经验”介绍外,还在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畅谈支教感想……

    善达网:这应该算是你第一次践足公益吧。

    胡广华:支教现在是很火热的公益活动了,很多公益组织都在搞。但当时我绝不会把它与“公益”挂起勾来。但正是在那时,我看到了成立近40年的共和国依然很穷,许多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当时有个想法就是:以后有能力了,我要去帮助更多更多的人。

    善达网:所以后来不管是在联想,还是在神州数码,只要有机会,你就会参与到公益慈善行动中去。

    胡广华:1991年初我加盟联想集团。公司和个人的善行源源不断。从1994年,陪黄少康先生去内蒙捐希望小学,联想、神州数码到现在已累计捐建了10多所希望小学。

    善达网:其实,那时的你就已经走在公益之路上了。

    胡广华:公益,很多时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就像我一直在做“家庭慈善”一样。我是从农村考出来的,所以后来“出息”以后,我就尽我所能帮助我的族人。到现在为止,我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和乡亲同学,带出了好大一批人,过上了他们的幸福日子。我觉得这赛过我本人当个什么官,挣个多少钱。

    很多人年轻时立志改天换地,但一番闯荡之后,就会发现什么也改不了。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努力改变自己,尽可能地改变身边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个体改变了,那么大环境自然也就会变好。

    因此我认为,慈善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个体行善,无论是出于本能还是顿悟,施乐行善,造福他人;第二层是组织行善,即通过各类慈善组织,NGO机构,维护公共福利,扶助弱势群体;第三层:政府行善,政府就应该是一个最大的慈善组织。它要为社会公平,为大众福祉而立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大众的各项权益。

    我渴望寻找一个更大更适合的舞台,去实现年少时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   2   3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