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居家养老:北京月坛街道开启新模式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7-07 责任编辑: 李艳娜 |
|
社区养老院 老人已不需要排队 李松山还透露,月坛街道通过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家机构的合作,辖区内已建成4家养老机构。另外还有一家正在施工,一家正在立项。“可以说,月坛地区的老人现在住养老院,已经不需要排队了。” 待解难题 大规模推广尚有难度 记者在月坛地区采访时,也注意到老楼无电梯等难题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单靠街道就能解决的,还涉及到楼房的产权单位等。”李松山说。 另外,也有专家提到,月坛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得比较到位,跟背后雄厚的政府财政支撑是分不开的,其他区县可能没有西城区这样便利的条件。“当然,别的街道也可以发掘自身的潜力,比如把闲置的公房改成日间照护中心等。” 专家建议 三招破解老旧社区养老难题 北京化工大学的康越副教授调查发现,在北京市城六区,共有1582个1990年前建设的老旧社区,占到全市社区的一半以上。有居家养老意愿的老年人达到86.5%。她提出了三个办法解决老旧社区里的养老难题。 第一招: 调动各方力量完善无障碍环境 一是要认真落实《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对符合条件的老旧社区,落实市、区两级财政经费,加快增设电梯。 二是要多渠道宣传为高龄、独居老人创建无障碍环境的必要性,积极引导市场研发适合老旧社区小空间的无障碍改造产品。 第二招: 重视预防和康复服务 提升服务站功能 良好的预防措施和康复条件,对于控制和缓解各种老年疾病、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尽快解决社区医疗服务站场地和医师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一方面,通过为社区医疗服务站配置全科医生、增加老年人常用药品种类、开设社区医院双向转诊,方便老年人就医。另一方面,鼓励开展上门服务、预防讲座、康复服务,将服务和护理带进老年人的住所,控制和延缓高龄老人进入失能、半失能状态的速度。 第三招: 挖掘资源 解决配套设施不足问题 一是用好周边单位资源。老旧社区周边的单位资源较为丰富,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有老年活动场地的单位向附近居民开放。 二是充分利用剩余公房。1998年房改之后,虽然绝大多数公房产权已经私有,但是,在老旧社区中仍有部分房屋产权属于公房性质,可以积极探讨符合条件的此类房源再利用。 三是注重住宅改造与为老服务机构一体化的设计。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市已列入改造计划的882栋简易楼,对有重建计划的简易楼应明确规定必须配套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如日间照料中心、医疗服务站、活动中心等。 来源: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