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哈佛史上第一捐”香港陈启宗家族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4-09-12 责任编辑: 李想 |
|
经修复后焕然一新的建福宫大殿。 于是,陈启宗在香港成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为可行性研究以及获得审批而奔走,因为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支持和反对复建的声音都有。直到1999年,在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见证下,陈启宗和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签订了合作协议书。2000年,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启动,2005年完成,该工程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捐助,最终的数额则没有对外透露。陈启宗表示,“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真正的捐助金额,只有我跟从香港派过来的项目经理两个人知道。” 捐了钱,陈启宗更关心具体操作。为此,他的多年私人助理丘筱铭,从香港搬到北京,出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项目总监,与故宫博物院一同监管项目实施。复建初始,施工人员准备把被焚毁的半截石柱子砸掉重建,陈启宗得知后当即表示反对,并亲自飞赴北京,说服了相关人。随后,他从尼泊尔请来一位修复石头的英国专家。故宫博物院方面也高度评价这种做法的意义:它不仅使消逝了近一个世纪的皇家名园重新焕发出生命,而且通过精细严谨的工程,努力追摹传统,培训了一批古建筑技术工匠,使珍贵的古建筑工艺法得以保存和发扬。 建福宫花园复建完成后,陈启宗又开始捐助修复位于花园南侧、被同一场大火焚毁的中正殿。中正殿建于康熙年间,为藏传佛教在故宫的中心。除了北京的故宫项目,在香港,陈启宗还修复了一个建于1853年的英军军火库,工程历时13年,如今成为亚洲协会的办公场所。陈启宗透露,他在无锡还有六个文物保护项目正在进行。 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结束时,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鑫淼希望为陈启宗立块功德碑,或者标注由陈启宗捐赠复建。陈启宗立即反对,“恢复历史原貌,是对得起炎黄子孙,做了我的牌子放在那里,就破坏了那个地方的整体观感。” 2011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爆料,建福宫花园成为私人会所,入会费高达100万元。此后故宫博物院开始整改。不过,也有矛头指向复建人陈启宗。他很不屑地回应说,“我知道有些人说,陈某人就为在里面赚钱,为做这个会所,才修复这个东西。我心里想,那是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陈某人现在没有50亿元到100亿元的项目我都不干,我没时间干那个,我最近做的项目每个都是100多亿元的。你让我赚那几十万、一百万,那真是笑话,你把我陈某人当什么了?做大事的人哪会赚这些小钱?” 作为修复的捐赠者,陈启宗也获得了故宫的优待,容许他偶尔进去看一看,并且可以带着朋友。直到今天,他在故宫还有办公楼,虽然不是在建福宫。在他看来,晚上在故宫里走走,是人生一大乐事。 从1994年决定复建建福宫花园,到2012年中正殿修复完工,历时18年。“人生能有几个18年?”陈启宗感慨道。不过,他认为很值得,“谁有机会做这个呀?忽然间碰巧被我遇上了,不做是笨蛋、傻瓜。故宫只有一个,你想想看,唯一有机会在故宫里盖个什么东西的,就是这次了,这次机会如果不抓住就再没有了。” 之所以对文物保护如此用心,陈启宗表示,他感兴趣的不是古建筑本身,而是历史,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 民间外交大使 出席活动时,陈启宗的个人职务,除了注明恒隆地产董事长的身份,现在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协会联席主席。亚洲协会由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于1956年创办,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世界各地都设有海外中心,其宗旨是向世界传播亚洲文化。2011年,陈启宗开始接任联席主席,在此之前,他已担任副主席多年。 亚洲协会并非陈启宗任职的第一个智库。他的个人资料显示,他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百人会、雅加达战略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他曾任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美国东西方文化中心、太平洋国际政策协会、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以及美国莫琳与麦克·曼斯菲尔德基金会的成员。 1990年代,陈启宗出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在历届会员中,他是第一位亚洲人。“究其原因,首先是我的生意比较成功,赚了不少钱。试想,别人会邀请失败的生意人出任此等公职吗?当然,单有钱还是不够的,你必须有学问、有思想、有见地,言之有物,还要懂得按国际惯例处事为人,才能获得一点在世界舞台上的发言权。” 通过各种国际交流平台,陈启宗和众多国家的政治家、政治学家成为了朋友,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软实力”理论创建人约瑟夫·奈,以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 10月13日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的晚宴上,陆克文突然现身,就坐在陈启宗的旁边。他的出现,让到场嘉宾颇为惊讶,因为他与欧美同学会全无关系,也没出现在论坛的嘉宾名单中。“今天晚上陆克文为什么要来?他来跟我聊天的。我们本来约了昨晚聊天,但他把时间弄错了。昨天晚上他还在迪拜,在迪拜转机的时候写了一个E-mail给我,说对不起,明天有时间吗?我说明天很忙,一起吃晚饭吧。后来我想想,要是主办方不介意的话,就把他请到晚宴吃饭,结果他真的来了。”陈启宗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 任职美国智库的同时,陈启宗还在香港多家智库任职,是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会长和香港发展论坛召集人。他还参与了这三家智库的创建,捐赠了大量款项。成立于1995年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由李嘉诚、郑裕彤、邵逸夫、曾宪梓、陈启宗等香港20名工商界人士发起筹备,每人捐款500万元港币。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在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在香港企业家中,像陈启宗这样具有国际视野的不多,关注智库的不多,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不多,在国际和国内都有影响力的不多。忙碌的企业经营管理之余,陈启宗乐于花时间参与、组织智库发展,推动国际交流。据王辉耀所知,陈启宗最近两次组织中国企业家参访以色列,每次参访人员都有二三十人,受到以色列总统和总理接见,推动了两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他是社会活动家,也是民间外交大使。”王辉耀说。 之所以钟情国际关系的智库,“那是个人兴趣。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对世界认识不够的话会很吃亏。”陈启宗说。 除了以智库的形式推动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他还以一个评论家的身份,向外界分析中国、解说中国、推介中国。在香港《明报》《信报》等报刊,陈启宗时常撰写文章,标题总是很宏大,例如《经济危机后的世界格局》《中国之发展为东西方文明共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发展愿景》等。 一个家族的榜样 香港豪门受到关注,总不外乎财富和女人,争遗产、娶明星太太的剧目,在豪门家族一代代持续上演。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陈启宗家族。陈启宗曾拿儿子揶揄香港豪门:“人家孩子娶媳妇一个赛一个漂亮,我们家孩子恐怕就不行了。” 他认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不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和制度背景下都普遍存在,财富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慈善。 相对于其他豪门的花边新闻,陈启宗受到关注的点是他的“炮火”。陈启宗不像父亲、叔叔和弟弟那般低调,时常表现出高调的一面。在公开场合,他多次猛烈批评投行,“绝大部分投资银行都是贼”,“20多年来,我从来就看不起投资银行家,亦叫我的儿子不要到投行工作,如果我有女儿,也不要她嫁给投资银行家”。他不忘历史,既批评欧美的自由民主,也批评欧美曾经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还有时常出现的“中国威胁论”。当然,对于中国的一些坏现象,他也丝毫不留情面,例如批评官员为了升官而拿博士学位,他更对中国国民性予以批判,颇有些鲁迅遗风。 陈氏家族一直有着良好的财富观,乐于主动做公益,而又行事低调,不为求名。陈氏上一代中,陈曾熙将遗产捐出,成立基金会,走在华人圈前列。陈曾焘与夫人许启明于1997年在香港捐资成立思源基金会,支持国内教育和医疗。陈曾焘还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的校董,以及香港大学教学科研基金创会董事,为教育捐助良多。 到了陈启宗、陈乐宗这一代,兄弟俩在慈善方面的表现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陈启宗欣赏华人圈大善人余彭年,在他看来,余彭年持续多年捐赠之后,把剩余身家完全捐出,这种行为令人赞赏,能在社会上起鼓励作用。他相信榜样的力量,而企业家能否积极参与慈善,“除了政策的诱导之外,最重要的乃是有够多令人赞赏的榜样,在社会上就自然会形成好的风气。勉强别人捐输是不美的,应该捐得乐意才好。八股的教导只会叫人厌烦,唯有合宜的榜样才能启发别人,叫人从心里孕育出‘捐之乐’,从而培养公益意识、广阔的心胸及关怀社会的情操。有了较多的榜样,社会上慢慢就会形成一个氛围,甚至一道潮流,赚了钱的人都会乐意为社会、为别人多做点事。” 除了在智库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专注和专业,1997年,陈启宗和陈乐宗又在美国共同发起成立晨兴基金会,作为兄弟俩做慈善的重要平台。该基金会捐助支持了美国多所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在中国,晨兴基金会为中国科学院捐赠晨兴数学楼,建立晨兴数学中心。同时,陈启宗还与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一起设立“晨兴数学奖”,以奖励45岁以下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华裔数学家。 晨兴基金会近年的最大手笔,是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晨兴书院,捐赠额为一亿元港币。晨兴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所新书院,每年仅录取大学生300人左右。书院于2006年筹建,2008年破土开建,2010年开始招生。书院院长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晨兴书院不仅鼓励学生学习,而且也教他们要服务社会。”陈启宗在书院动土仪式上表示:“他们的努力不但会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亦会令他们活得更有意义、更丰足。”此前,香港中文大学拥有四所老式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而在晨兴书院的示范下,和声书院、敬文书院及伍宜孙书院纷纷成立。 陈启宗(左二)陈乐宗、中大校董事会主席郑维建、中大校长刘遵义,以及晨兴书院候任院长莫理斯爵士,共同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晨兴书院动土仪式。 捐助了众多智库、基金会和大学,陈启宗却从不对外宣扬捐赠数额,每次被人问及,他都回说,“钱是最不值钱的,怎么都往钱那里想?”他认为,“没财富不行,但财富绝对不是最重要的。” “就个人而言,我可能是全香港每年为不同的非牟利机构筹款最多的人之一。要人捐钱,自己当然要带头做榜样,并且要做得得体,才能够持久。”陈启宗说。 来源:《中国慈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