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聚焦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为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1-24  责任编辑: 李艳娜

乐龄志愿者带老人去公园。

乐龄志愿者带老人去公园

  今年仅38岁的王艳蕊,却已经扎根社区工作了将近10年。从全职一人到团队三十多人,她成立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注于社区居家养老,经过不懈努力和顽强坚持,乐龄摸索出社区为老服务模式,通过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困难老人手工援助、社区老人互助平台多种方式,以“以老助老”的方式让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为”。

  >>案例

  养老服务扎根于社区

  让每一位老人在家中享受乐龄年华,是王艳蕊9年前成立石景山区乐龄合作社(“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前身)的初衷。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王艳蕊并没有从事法律工作,她做过公务员,也在NGO待过。在公益组织工作时,王艳蕊与社区建立了密切联系,她发现,只要是社区活动,参与最多的就是老人。于是,2006年她成立了合作社,隔年3月正式介入试点社区开始工作。最开始,主要依赖招募的青年志愿者,接受培训后再为高龄独居老人进行上门探访服务。

  但是后来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的流动性非常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老人建立信赖关系。后来,王艳蕊采取社区动员的方式,依靠大量社区老年志愿者,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动-他助,鼓励健康、低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另外,老年妇女还可通过对经济和身体有困难的老年妇女技能培训,支持她们开发手工艺品,通过义卖等方式取得收入,改善生活质量,让老人感受到自身价值,实现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同时,乐龄对青年志愿服务进行了改进,通过乐盒助老工具包使用,老人与志愿者可以在游戏环境下熟悉彼此,也方便了青年志愿者对老人的无缝志愿服务。

  最终,乐龄摸索出了一整套社区为老服务模式,包括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困难老人手工援助、建立社区老人互助平台等多种方式。

  >>调查

  多数组织面临“留人难”问题

  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亿方公益基金会的资助支持下,历时一年,对广东、河北、山东、上海、北京5个地区30家不同类型的养老组织进行了调研,试图深入研究行业现状。

  《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最终显示,各地区支持力度不同,地区发展特色也不同。具体来看,上海和广州地区,政府对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大,这两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发展相对设施齐全,老年人参与度也高。

  调研发现,目前许多社区居家养老组织并不主要依靠全职员工来开展日常服务,而是通过招募志愿者、义工、实习生来完成服务。但行业招聘标准门槛低,劳动力缺乏是普遍现象。除个别组织外,留人难、员工流失率高是多数组织都面临的问题。

  对于民办非企业老年服务组织来说,薪资是一个主要的因素,随着政府鼓励市场资本进入养老行业,不少企业同时开设民非单位承接政府项目,民非生存越来越艰难。另外一点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的服务人群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涉足,一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一听到是做老年人服务行业的就不愿意来”。

  >>探索

  提升政府购买项目有效性

  根据联合国最新人口数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比重将超过30%。与之伴随的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增加了老年人群对老年服务的刚性需求,特别是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类需求。现阶段我国养老责任已经由家庭逐渐向社会过渡,需要政府、企业或者社会组织来提供养老服务,依托社区或成为养老模式关键。

  王艳蕊认为,目前养老项目大多数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但是不管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多大,服务是有活动期限的,所以组织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考虑提高自身的优势,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提升项目有效性,保障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欣喜的是,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国家不仅出台了专门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而且也在一系列重要政策中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做出了相关规定。即将开展的“十三五”规划将完善和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组织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并将制定一系列新的目标、指标和措施。

    来源:京华时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