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有三大类 治疗前须分清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8-27 责任编辑: 李艳娜 |
|
用靶向药物前先测基因,出现基因突变的肺癌病人使用靶向药物才有效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每年有65万新发癌症病人,其中大约85%都是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发病不明显,患者发现病症时大多已是中晚期,因此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6.1%。专家介绍,肺癌患者在确定治疗方式之前,首先要分类,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三类肺癌 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各不同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介绍,现在一个确诊肺癌患者在决定治疗方案前,首先要搞清楚到底属于三大分类中的哪一种。三种肺癌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策略也不一样。 一种是已知出现基因突变的,50%的肺癌病人可以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靶向药物厄洛替尼针对此靶点,对于这类肺癌有效。“但临床很多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求用靶向药物,如果不存在基因突变就用靶向药物,其实就是‘浪费钱’。”吴一龙说。 第二种是鳞癌,已经非常明确与吸烟相关。目前鳞癌的治疗效果十分不满意,只有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药物。 而第三种是腺癌,目前治疗的手段比较多。 生成血管 是肿瘤的本性 吴一龙介绍,血管生成是肿瘤的本性之一。肿瘤特点是无限制地生长,通过血管吸收氧和养分。如果没有血管,肿瘤长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增大。于是,肿瘤自己会产生大量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进入血液,促进肿瘤生长。 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肺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也表示,肿瘤是因为其血管生长能力,因而会产生转移、耐药、复发,因此,肿瘤治疗往往不能手术一切了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大量分泌以后就诱导血管生成,但是这个血管生成不是正常的血管,是杂乱无章、结构也不完整的血管,因此这些新生成的血管处于缺氧状态,为了改善血供便接连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来生成新血管,但缺氧越来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血管生成能力控制好了,绝大部分肿瘤就可以很好地控制。” 如今,科学研究已经正式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的增殖有关,肿瘤周围“微环境”的变化也是一大重要因素。通常,存在于恶性肿瘤周围大量异常的血管形成了一个失衡的代谢微环境,这将加速肿瘤疾病的发展。 低收入肺癌患者 可申请药品援助 日前,贝伐珠单抗通过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可以用于我国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新生血管,退化现有血管以及抗血管通透性,使失衡的肿瘤微环境重新获得平衡,从而帮助化疗药物等治疗药物更好地作用于肿瘤。不过,有咯血症状、肿瘤侵犯大血管、血管栓塞、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适宜使用这类药物。 据了解,中华慈善总会已启动援助项目,帮助低收入肺癌患者群体获得及时有效的药品援助。到2016年,该肺癌慈善援助项目将在全国拥有50个发药点,覆盖区域达150个城市。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