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梁晓声写作中"文学的姿态":明知有难度依然直面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8-24  责任编辑: 李艳娜

    “如果我对现实的摹写不能达到‘入木三分’,那么我会追求‘入木一分’。”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谈及文学创作以及近期关注的事件。他认为,当前最难写的、操作起来最有难度的,依然还是现实主义创作,“我怀着一种‘心疼’的态度,把关注的现实问题以作品的方式呈现,也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 

    写作中“文学的姿态”:明知有难度依然直面 

    由于正在专心创作,梁晓声推掉了大部分的活动。此次接受采访,用他的话说,是“出版社给的任务”。而这个任务的由来,就是梁晓声新近推出的作品集《复仇的蚊子》。集子中收录了多篇作品,题材则涉及民生、社会等多个领域。 

    梁晓声特别对记者提到,他在书中较多地使用了偏向“荒诞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复仇的蚊子》中,他让女主人公郑娟在丈夫、女儿双双遭遇不幸、现实中又无力反抗的情况下,化为一只富有攻击力的蚊子,向仇人报复。 

    “郑娟的心理,就是那种典型的善而弱者的心理。即使如此,我还是在我的写作中坚持一种底线。无论矛盾如何尖锐,也不会放弃人对于人性底线的固守。比如郑娟,当她可以进行彻底的报复时,还是对一个孩子动了恻隐之心。”梁晓声介绍道。 

    对于写文章,梁晓声还比较喜欢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但短篇小说可以不讲述故事,而是提炼‘现象’,所以我会使用荒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也不意味着我是受到了什么‘荒诞主义’的影响,无非是尝试新的写作技巧而已”。 

    梁晓声认为,最难写的、操作起来最有难度的,依然还是现实主义,“目前,院线固然火爆,但要么作品所写题材的时间完全前移,要么现实题材只剩下玩闹和娱乐。当我说这些的时候,似乎是强调编创演团队的乏力,但实际上还是因为禁区比较多”。 

    所以,梁晓声表示,如果他对现实的摹写不能达到“入木三分”,便会努力追求“入木一分”,“这是一个姿态:不是作家个人的姿态,而是文学的姿态,即明知有难度,还是以最常规的做法去直面”。 

    新作品关注现实问题:怀有“心疼”的态度 

    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梁晓声的新书还写到了农民、“空心化”的乡村等内容。梁晓声透露,这些事例都有一定的事实原型,“在那些最穷困、交通不便的山村,所谓的‘空心化’就是只剩下老人、孩子和狗,还有的如新闻上所说,儿童流落到乡镇、出现险情等等”。 

    “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一个人出生后,并不能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不经过文化知识的教化便成长为合乎要求的人。”梁晓声分析,如果孩子成长的大环境是“非文化”的,甚至连“淳朴民风”的影响都缺失的话,那他们的成长过程“跟丛林里的植物没多大区别”。 

    梁晓声说,政府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而他之所以要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是怀着一种“心疼”的态度,以作品的方式呈现,希望获得更多关注,“我描述的那类人,当你的笔写到了他们,又被他们看到的时候,也许会引起一些思考。这可能就是文学的作用吧。”

    梁晓声的这部作品集中,也有关于反腐败的文章。他对记者提到了时下“文艺界反腐”的话题,“我在政协的时候听说过这个话题。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针对绘画、书法、歌唱等领域。有些还是我在20年前就在关注的问题。” 

    “文艺界的反腐很有必要,而文艺界绝大多数人都具有起码的自觉性,相信提出相关要求后,大家的自律性还会更快地提高。”梁晓声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