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民族的觉醒与蜕变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8-18 责任编辑: 李艳娜 |
|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年了。1945年得知胜利时,沦陷区人民欢庆的激昂景象让我记忆犹新。我出生于1934年,幼儿与小学时代是在日本占领军的枪口下度过的。至今还清晰记得,北京各城门前日兵的刀光魔影与中国市民经过时必须给他们鞠躬行礼带来的屈辱感。记得汪伪“国旗”上写“和平反共救国”;记得每所小学校里耀武扬威的日本“教官”,小学生被强迫背诵“治安强化运动”口号,第一条是“我们要剿灭共匪,肃正思想”。 正是由于日伪日寇的疯狂宣传,我自幼从反面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什么日寇将共产党视为心腹之患?因为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直插敌人后方,是刺向敌人心脏的尖刀;更因为共产党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深入穷乡僻壤的政治与军事路线敲响了致敌于死命的丧钟,是使敌方永无宁日的前景,是致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必然。这种向着“敌人最感危害之点和薄弱之点”进攻的战略,正好可以达到“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的目的。 抗日战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节点,它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总觉醒,推动了现代中国的重大蜕变。近现代史上有过多次革新革命,多是少数精英、先觉者所为,广大群众往往成为看客。全面抗战开始后,人民空前地发动了起来,团结了起来。无分男女老幼,无分阶级阶层,无分贵贱尊卑,在空前的民族灾难之中形成了全民奋起。另一方面,日本人敢向中国发动战争,是因为我们落后、松散、积贫积弱、全面落后。我们在抗击日寇的同时,必须偿还数百年来欠下的历史债务。想起曹禺的话剧《蜕变》。抗战初期国统区的一座伤兵医院里,处处是混乱黑暗腐败,令人痛心疾首。丁大夫与梁专员等等爱国志士“扛起了黑暗的闸门”,使这个医院蜕旧变新,带来了复兴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历史使我们感到伤痛,更让我们感到骄傲。全民抗战就是全民关心全民参与中华民族的振兴,面对中国的落后,中国人民取得了走向现代化的共识。这样的蜕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要条件。 与抗战时期相比,今天的中国当然是换了人间,但抗战精神仍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资源。张自忠将军在抗战中昭告部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吉鸿昌牺牲前留下了《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大学西迁是一个伟大壮举。老师同学一起长途跋涉,不就是坚信国家最终会胜利,坚信所学的知识将来定能报效国家吗?那时,也有人一开始就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打赢日本人。然而失败主义就是变节与自取灭亡的开始。历史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永远要高扬的旗帜,今天,不论碰到什么困难什么分歧,不论听到什么样的唱衰与诅咒,永远不能悲观失望。 抗战胜利是伟大的,胜利后的任务更加艰巨。新中国的诞生是伟大的,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探索也很艰难。改革开放带来的面貌一新是举世瞩目的,解决面对的一系列新老问题更加考验着我们。面对历史,面对现实,我们当珍惜抗战的精神遗产,汲取抗战的经验教训,不能懈怠,不敢懈怠,不要懈怠。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