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护理难以形成规模与体系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6-11 责任编辑: 李想 |
|
中国已是世界上唯一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且增长快速;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而老年群体所具有的慢性病多、病程长和难以治愈等特点,让老年人成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高消费”人群,也让医疗卫生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其中,老年护理在应对养老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问题是,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滞后,导致老年护理人员严重匮乏,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护理难以形成规模与体系,这将给老年人带来最直接的后果——无法获得应有的长期照料。 老年人:医疗卫生的“高消费”人群 走进申城各大医院门急诊,银发浪潮扑面而来。有数据显示,去年上海人年均看病次数达9.03次,而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门诊量,占所有上海市民看病比例的57%。 “老年群体具有慢性病多、病程长和难以治愈等特点。”中华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委会副主委、上海老年护理专委会主委、华东医院护理部主任程云介绍说,两年前,该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急诊滞留患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近90%;住院患者中,65岁以上者占了近六成,而80岁以上的骨折手术患者已是家常便饭。 据不完全统计,约占人口10%的65岁以上老人耗费了近30%的医疗总费用,这其中还不包括预防费用。从目前的医疗卫生支出趋势来看,至2030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将达到8%—10.6%。 老年人:需长期照顾的慢病高发人群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近1/3的老年人长期活动受限,14.1%的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在对上海社区老人的调查中发现,有67.1%的老年人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 但眼下的现实是,面对全球性普遍存在的“护士荒”,跑步进入老龄化的中国显得尤为局促。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49.7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8年的1.25提高到了1.83。2012年底,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48,二级医院达到1∶1.27。按照世卫组织每千人口应有2名护士的标准,医院临床护士配置缺口不大。但如果以发达国家1∶3的医护比为参照,2011年末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为246.6万人,假定医生数量稳定的情况下,仍缺注册护士近500万名。 程云说,老年护理是指对老年人疾病期的治疗护理,包括某些内科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一些外科病患的救治和医学、心理学康复护理,慢性病日常护理管理,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以及对病危及生命晚期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等。目前国际上通常把老年护理分为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和养老机构护理。“但在我国,这三类护理都面临着专业护理人员缺乏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护理尚未形成规模与体系。事实上,老年护理在应对养老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老年护理:课程比重不足2% 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20余年前,我国恢复了护理高等教育,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已有10余年。但是,老年护理教育仍滞后,目前在大多数护理教育中,老年护理课程只有一门《老年护理学》,其它大都未被列为必修课,缺少与老年相关的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药理学等课程。护理毕业生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从事老年护理。 据了解,直至1998年,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卫生部规划教材《老年护理学》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且是一部本科和专科共用教材,这几年开始有了本专科分开的教材。但是课时仅20至30学时,其老年护理内容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不足2%,只能让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 同时,大多数医学院校无专职的老年护理学教师,很多是护理学教师兼授老年护理学课,或者由医院接触老年人较多的护士进行授课,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而老年护理实习场所仍以医院为主,阻碍了老年护理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另外,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层次不分,要么就是注册护士要么就是护理员,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中护理员没有编制,也不是护理岗位,职责不够明确。而护理员更是缺乏专业培训。 此外,影响从事老年护理人员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目前以老年护理人员为例,其付出再多收入却还不如月嫂、钟点工。劳动价值被低估,让老年护理人员没有职业成就感。据估计,目前全国需要养老护理员近1000万名,而实际数量不足30万名。 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