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社区
小说《北纬三十度》解密历史叩问未来引发关注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6-10  责任编辑: 李想

近日,长篇小说《北纬三十度》意外引起关注,并登上当当网图书热销售榜。清华大学等四所著名高校5文学博士共同为小说点赞并向读者推荐。有学者称该小说为东方版的《达芬奇密码》。通过一个惊心动魄,环环相扣的大叙事,对东方文化历史与政治做了细密体味与深度解读,进而对于天人、宇宙、文明发出了追问。小说《北纬三十度》首次在中国作家杂志下半年长篇专号上以头条位置重点刊发。小说刊发后,华夏时报推出长篇评论。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东方版的《达芬奇密码》。同时,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戏剧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四所著名高校的5大文学博士同时为该小说点赞,并共同向读者推荐。这一现象也引起学界和读者关注。随即,新华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单行本并开始在全国各大书店和网上书店发行。上市一周后,登上当当网图书热销售榜.并引发读者一致好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诗刊》编辑部主任 杨志学认为,小说有着深广、丰厚的主题蕴含。是一部表现人性、揭示人类命运的作品。爱情问题,善恶问题,金钱、权力、欲望对人的影响问题等,在作品里都有充分的展现与揭示。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诗的意味。他说。《北纬三十度》读完,我们的回味与思考也许才刚刚开始。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张铮认为,作者有意识地将世界文明的密码与象征中华文化特质的瓷联结在一起,在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上去追寻来自土与火的谕示;引人入胜的是,小说并没有执迷于自然的不可解,而是同时呈现给读者关于人性更加神秘而值得探究的一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 秦新春则认为,“这是一个玄秘、惊情、现实触摸感与历史纵深感十足的“中国故事”。一件具有隐喻意义的著名瓷器的失踪,一场发生在“瓷城”的迷象环生、人性杂糅、浸润政治而超越时空的多重演绎……步步惊心、环环相扣的情节推进中,读到的是作者对城市、文化、历史、政治的体味与解读,读到的是作者对于天人、宇宙、文明的追问。”秦新春认为,这应该是一部经得起时光磨砺的好作品。除了从文学意义上对小说的评述,华夏时报的评论则更为详尽的解读了小说为何北纬三十度为题,并如何揭示关于未知世界与过去岁月里的惊天秘密。以下是华夏时报刊发的诗人 评论家李成长篇评论《玄秘与现实的诘问》—— 我所熟悉的小说家曾曦最近推出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北纬三十度》,在这部新作里,他接近完美地讲述了一个极具悬疑色彩的故事,藉此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中人的生活与命运,并通过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进而对人类的生存与未来发出了深沉的叩问。

这个悬疑色彩的故事讲的是一件著名瓷器的失踪案。但这并不表明小说可以归纳为探案类小说,因为瓷器的失踪及人们对它的追寻虽然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但似乎也只是一条引线,它打开的是不止一个隐秘的世界。作者得益于对他家乡风土的熟谙,巧妙地选择了闻名遐迩的瓷城作为他小说全境展开的背景,而我们都知道瓷文化在中国的源远流长及其在中外历史上的影响,这就使得小说不仅有现实的鲜活,也获得历史的厚度;同时还可以说,因为“瓷”与“中国”这两个词汇在英文上拼写的一致,也很容易使读者产生象征性的联想。这都是作者得天独厚之处,也是值得欣赏的精明之处。

但这个故事端讲得很好,可谓玄机重重,精彩迭现。它说的瓷器失踪案,表面上是一宗普通刑事案,但它不仅是案中有案,环环相扣,而且还牵涉到国内国际政治、外交,同时也涉及江湖(市场)和地下隐秘组织(帮会),能够把多重线索虚虚实实地凝聚成一体,编织得滴水不漏。这首先得益于作者将失踪的瓷器设计得非同寻常,从而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件瓷器名曰“6901瓷”,它产生于1969年那个不平凡的年月,它“诞生”时可谓惊天动地(小说中写到其令人惊异的“窑变”);“诞生”前就受到高度重视——高层布置,军队与国安人员重重保护,高手制作;何况,这个瓷瓶确有非凡之特性:用激光笔照到任何瓷器上都会有一个光点透过,唯独它不然——“射在6901瓷上的激光被6901全部吸收,并没有形成亮点,而是像水一样急速化开,很快,6901便变得通体透亮,像一个悬浮在宇宙的虚空中透明的星球……如一团白光。它“诞生”之后就改变了好几个人的命运,最起码小说一开篇就讲到的人物“陈秋格”就是一位,这位负有特殊使命的国家安保人员,因保护6901而获得了一个让他喜欢珍爱的女人,但也因错误领会上层的意图,而过于“尽职”,将将军的指示置于一旁不顾,硬是去海关追回“丢失”的6901,实际上是弄巧成拙,破坏了高层的战略部署而锒铛入狱,家庭也因此解散。但除陈秋格的命运注定与6901紧密地绾结在一起,在后来的6901失踪案中,他先是让自己神秘失踪,继而是穷追不舍,最终让此案水落石出,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也完成了自己的人格塑造,成为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

这束“光”是有了,那就是作者超脱于案件、超越于6901瓷,甚至超越于瓷城、瓷文化之上的思考——那就是人到底是什么;人类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人类为什么总被一些力量所左右,这些力量到底是什么……这一系列思索贯注于整部小说全体,使它在哀伤的底色上获得了诗意的力量,也使它从有限的窒碍、掣肘、纠葛、碰撞中拓展向无限、深广。

作者之所以会有这些“究天人之际”式的诘问,必须说明它并不是作者硬加上去的,而是一切都由“瓷”生发,由瓷城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所决定的。传说远古时代一神奇女子与樵夫结合,用陶土做成的家具过日子,有一天,她告诉樵夫,她偷了父亲的神土藏在山谷里,以之制陶可以成瓷,从此,精美的瓷器诞生。小说自此引进神秘元素。制作6901瓷也选择了这个被视为圣地的山谷,而6901问世一刻的惊世一爆,更为该瓷增添了神秘色彩,加上其所具有的性能的特殊,小说的玄妙进一步延展;其后的一系列扑朔迷离、神妙莫测也似顺理成章。但这似乎还是“谬悠”之说,小说可贵的是在神话层面之上,建立了“科学探索”层面,他设计了一个美国青年莱特来到瓷城,几乎与6901案始终相伴,但他并不涉案,小说第一章就借沈一浩之口介绍其身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搞地球物理,主要从事暗物质与地球场方面的研究,他曾经沿着北纬30度走了大半个地球,为什么呢?因为有一种说法在科学界流传甚广,那就是北纬30度是地球上最活跃也最神秘的地区,诸多名胜与人类文明都衍生于此(百慕大、金字塔……)而瓷城也正好坐落在北纬30度线上,莱特的导师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他的来访自在情理之中。小说中的“我”也是对北纬30度甚感兴趣(他的会所即以“北纬30度”命名)。一切是巧合还是真的有上苍在主宰一切,不得而知,事物的迷人与小说的引人入胜也正在此。

我们素来称述文学是人学,是对人性的关注,对这部长篇来说显然已经不够,它已经延伸到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探索,是对“天人之际”在现实与玄妙两重层次上的触摸与感悟。这其实在小说主人公“我”的早年经历中已露端倪。他在北京的某所国际关系学院上学时与他的老师关于公共外交理论曾有一次讨论,“我”认为在公认的三种模式之外还有第四种(第四阶段),那就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多边公共外交”,因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怎样面对自然:“一个悬浮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星球其实是很渺小的,我们最终面对的就是人和这个自然界的相处和生存。”而对于人类的未来,作者当然还给不出答案,但在小说中借那个一度自闭的美丽少女朗玉在封闭状态下制作的一批“超现实”的瓷塑作品有所暗示。朗玉的作品不仅塑造了神魔一体的人,而且已到大象无形之境,特别是那尊《未来》,五官模糊而“那双在腰上出现的眼睛”却“显得灵光四射”。令人震撼,并引起民间易学大师的关注。小说最后还借莱特出发,继续去探寻宇宙暗物质,临行前留下的一封信进一步把对未来的怀想与遐思引向悠远,“那个神奇的乾坤瓶(即6901瓷)里,或许已经装着人类下一个文明的密码。当人类文明或这个星球的文明史在某一天面临终结的时刻,会有一只神秘之手开启这个乾坤瓶,让人类的下一个文明得以延续,并重新开始。”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想”,但我们跟随这只6901瓷经历了从其设计到问世再到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就觉得未必不可以作此“猜想”,重要的是,这只瓷瓶给予了对人类及宇宙的思考以一个支点。

(小说作者简介 。曾曦,江西永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居北京。供职新闻机构。近年来在《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发表出版中长篇小说作品150余万字。2000年发表《基斯尔病毒》,后被誉为非典预言小说,并被《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浪漫季节》成为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首部长篇小说,部分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

来源:文化中国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