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品牌>
厦门理工学院:打造“泛文化产业”帮扶贫困地区奔小康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11-05  责任编辑:楚丹

岗头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偏远地带,曾经是中央苏区革命临时办公点,留存多处革命遗迹。日前,厦门理工设计艺术学院王瑶老师带领学生开始推进《“设计下乡”助推中央苏区脱贫致富研究——以龙岩市连城县岗头村为例》的项目。本项目分别从资源与空间调研、痛点分析、客群分析与定位、红色文旅设计规划、民宿设计、视频宣传片、农产品展销、直播与电商平台、VR/AR虚拟展示等方面入手,拓展新形态的设计下乡助推中央苏区脱贫致富研究。

长期以来,厦门理工学院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人才、科技等智力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增智。自2015年起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以来,厦门理工学院组织师生团队深入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城乡,开展农村扶贫工作,努力实现对贫困地区从“输血”扶贫到“造血”脱贫奔小康的转变。

打造在地“泛文化产业” 

福建最南端的诏安县,毗邻广东潮州、汕头,经济不发达,厦门理工学院发挥数字创意与传播专业优势,在诏安县设立了“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实践基地”,每学期组织师生前往当地举办主题文化活动,挖掘和传播具有诏安县特色的文化内涵。

在开展农村扶贫工作中,学校注重深入挖掘贫困地区乡村的特色旅游资源、独有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传统工艺资源等,着力打造在地“泛文化产业”,形成了包括闽台文化资源调研与产业化研究、文化旅游事业及发展规划咨询、文化旅游事业及产业项目方案设计和文化旅游事业及产业项目实施指导等完整的文化创新服务链。

贵州威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厦门理工学院文旅学院课题组紧紧围绕贵州“全力打造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目标,有效整合威宁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体育资源,编制《威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概念性规划及重点项目策划》,打造了集竞技训练保障、民族文化遗存保护与展示、体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原体育产业集聚区。

推动乡村传统文化振兴 

南平市建阳区的水吉镇,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为了挖掘历史资源,振兴乡村经济,2019年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院长罗昌智教授团队6下水吉镇,深度调研,为水吉镇编制《建阳区水吉镇建盏文化小镇修建性规划》,重点解决“建盏文化小镇”功能定位、业态布局、产品体系构建以及空间实现问题。“建盏小镇”项目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达2.3亿元,年税收收入6000万元,新集聚企业800家,人才5000人,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

福建省地域建筑文化极其多元,传统村落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2014年以来,厦门理工学院城乡风貌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黄庄巍、刘静、高燕、吴扬等教师及建筑系师生踏足全省9个地市城乡,80多个区县,600多个乡镇,3000多个村庄,为900多个村庄提供了直接乡村建设指导,普查了3万栋历史建筑。2018年,师生们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厦门市乡村建设技术规范《厦门市美丽乡村建设图则》,图则立足于“做一本乡村看得懂的公益性技术文件”,将高深的技术语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现,汇集了大量乡土优秀做法,让乡村建设者可直接借鉴参照施工。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福建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曾经是福建省省级贫困村,早在2017年3月,厦门理工学院文旅学院魏成元教授团队就与泰宁县梅口乡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智力支持、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水际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泰宁“首富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2019年梅口乡水际村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厦门理工学院还以“扶人扶智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为工作理念,将精准扶贫与师生党建、课程计划、科研课题、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师生项目团队深入福建老区苏区,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共同打造了一堂有温度、有情怀的国情思政课。

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位于九龙江支流南溪河畔,村内水系发达,河网纵横,被誉为“闽南周庄”。2017年5月,作为文旅学院教工第三支部书记,吴应其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开展“立项活动”,将个人长期对埭美村的无偿援助行为扩大为支部的“立项活动”。吴应其多次组织支部党员及本院学生前往埭美古村考察调研,搜集埭美生活博物馆展览资料,走访古村耆老,探查古村文化遗产资源,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2018年3月,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依托修葺一新的埭美陈氏前祠堂而建的“宗族祭祀”专题馆对外开放,该馆充分展示了埭美古村浓厚的孝道文化,获得了村民及游客的一致好评。(记者马跃华通讯员徐丽麟)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