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措麦村的新希望:一曲藏戏谋振兴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10-15  责任编辑:楚丹

新华社拉萨10月14日电 题:措麦村的新希望:一曲藏戏谋振兴

新华社记者唐弢、王炳坤

从拉萨市区沿青藏公路西行45公里,有个叫措麦的村庄。“措麦”藏语意为“碧湖下的村庄”,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因藏戏而闻名,锣鼓声、绚丽的民族服装、精美的饰品,抬腿、伸手、嬉笑、怒骂……热闹的场面常常吸引十里八村的乡亲前来围观。

措麦藏戏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每逢藏族传统节日,村民们就搬着小板凳,全家老小早早候在戏台下,等待藏戏的开演。

今年53岁的拉巴次仁,便是在这锣鼓喧天的环境熏陶下长大的。13岁时,他正式拜师学习藏戏,当年就登台演出。20世纪80年代,村里重建藏戏团,拉巴次仁当上了戏团第五任团长,成为措麦藏戏的传承人。

“藏戏在民间又称作‘假面具戏’,不同颜色的面具在藏戏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措麦藏戏属于蓝面具戏种。”一提到藏戏,拉巴次仁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虽然唱藏戏的历史悠久,但以前的演出只能算是自娱自乐。拉巴次仁刚刚接手戏团时,团里只有不到20名演员,大多数都是老人。“那时演出也没有什么报酬,主要靠观众自愿给钱。”

不仅是藏戏团,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措麦村都在为如何增收而发愁。几年前,措麦村还是一个单纯依靠农业的村子,在全乡6个行政村中发展相对滞后。“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放牧和种植农作物,看天吃饭,村集体收入也时常‘挂零’。”措麦村党总支书记索朗益西说。

出路要自己去寻找。2015年起,措麦村开始实施产业兴村行动,培育农产品品牌,重点发展牦牛养殖繁育基地、联户增收砖厂、残疾人家具厂、纯种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粮食加工厂等5个实体经济。“去年,村里实现创收124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4万元。”索朗益西说。

村民富了,藏戏团也“活”起来了。在村委会帮助下,藏戏团有了自己的排练室和服装间,不同角色的服饰、道具也渐渐多了起来。演员们排练、演出都能拿到一天80元左右的报酬,团里还能统一解决伙食。

“生计有了保障,年轻人自然会来。”拉巴次仁说,团里现在有32名演员,30多岁的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2014年,措麦藏戏被评为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走出村庄,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今,藏戏团能排演八大藏戏中除了《文成公主》《顿月顿珠》外的其他所有剧目。去年戏团频繁去外地演出,一共演出40多场,每个演员都有7000多元的收入。”拉巴次仁说。

看到“活起来”的措麦藏戏,索朗益西内心也有了新的愿景:何不用藏戏这张“金名片”,把更多游客吸引到村里来?于是,一张“非遗乡村”的蓝图开始在措麦村勾勒。

藏戏综合文化广场、藏戏传习基地、“蓝面具”藏戏合作社……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下,措麦村一个个与藏戏有关的项目纷纷规划上马。“依托藏戏文化,我们将在措麦打造一个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同时,村里还准备将70多间闲置房间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改造成民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索朗益西说。

从农业村到产业村,再到“非遗村”,措麦村的每一步都踩在了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努力盘活这方水土,这方水土也会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索朗益西说。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