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湘瓷转型升级 千年窑火淬炼“五彩”产业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28 责任编辑:楚丹 |
新华社长沙9月27日电题:古韵湘瓷转型升级千年窑火淬炼“五彩”产业 新华社记者张格、黄康懿 天下名瓷出醴陵。 在湖南醴陵,窑火已传承千年,釉下五彩瓷名扬四海。 如今,在一代代“瓷人”的钻研努力下,古老的陶瓷正在焕发新生机——目前,醴陵陶瓷产业已涵盖日用瓷、电瓷、艺术瓷、工业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类4000多个品种,陶瓷已然成为醴陵一张靓丽的名片。 机器代人破解“招工难”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陶瓷生产长期依赖人力。成型、干燥、出模、修坯、洗水、素烧、贴花、上釉、入窑……基本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师傅手工操作。 “越来越难招到人了。”湖南玉祥瓷业有限公司二分厂厂长粟益安告诉记者,如今不少陶瓷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一边是源源不断的订单,另一边是用工荒。 劳动密集型产业亟待升级,玉祥瓷业于2017年建成了湖南省首条陶瓷等静压自动化生产线。 “劳动强度下降,离家也近,村民更愿意到我们这里来上班了。”粟益安介绍,目前厂内的180余名员工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生产线的升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标准化生产也极大减轻了人工操作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 在玉祥瓷业1.26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运转着。机器不停歇地“吐出”一个个初步成型的碟盘,这些坯件由机械手精准抓取后,在自动生产线上经历修坯、洗水、淋釉或浸釉等工序,再经悬挂输送链转运至窑炉烧制。 淬炼硬功核心技术自主 一套套杯、碗、盘慢慢进入窑炉,玉祥瓷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这三类产品日产量共计可达5.5万至6万件。未来,它们将被送到50多个国家,在全球的400余个宜家商场等待顾客挑选。 “智能制造车间里出来的坯体,强度高、规整度高,全过程合格率在95%以上。”粟益安说,这大大提高了日用陶瓷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玉祥瓷业的机械手、喷雾干燥塔、全自动等静压机、自动喷釉线等都是国产先进设备。在粟益安看来,自动化的生产工艺不仅克服了传统日用瓷生产的不足,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这些设备产自广东、河北、江苏等地。我们根据自身发展,不断向国产机械设备厂商提出新需求。”粟益安说。 在土与火的交融中,陶瓷企业不断推进生产工艺自动化改造,古老瓷城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积极交出醴陵答卷。 科技创新拓展永不止步 如今,在醴瓷大家族中,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电瓷行业更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蹄疾步稳。 目前,醴陵电瓷产量占湖南省的98%、全国的43.3%、世界的28%,电瓷电器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有100余家。 在醴陵东富工业园的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内,记者走进湖南阳东电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机械化电瓷作业的场景映入眼帘:8台机器正在对干粉压制成的毛坯进行修整;3个上釉工位在自动淋釉;2座全自动化抽屉窑炉正在烧制…… 阳东电瓷电气副总经理李蔚明介绍,在这条超特高压棒形绝缘子生产线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让如今成品合格率达到97%以上。“不仅如此,生产周期也缩短了,以前需要50天制成的产品,现在30天就能完成。”李蔚明说,工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产业园的重要配套项目,定位为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湖南滨华电瓷电器检测检验中心,也将服务整个地区的电瓷产业。以前,醴陵电瓷绝缘子生产企业的产品均需被送往外地进行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产品销售和工程建设周期。 “未来,醴陵电瓷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检测了。”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亦彤说,这将为本地乃至中南地区的电瓷企业解决检测路程远、排队周期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助力醴陵成为“世界电瓷之都”。 薪火相传、绵延千年的窑火在醴陵越燃越旺。在醴陵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中,60余家陶瓷企业完成生产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平均改造率达70%,位居全国陶瓷主产区前列。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正为醴陵陶瓷发展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