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少儿求学路:从头顶冰花到跨街而至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27 责任编辑:楚丹 |
(中国减贫故事)横断山少儿求学路:从头顶冰花到跨街而至 中新社云南丽江9月27日电题:横断山少儿求学路:从头顶冰花到跨街而至 作者缪超 放学时分,29岁的宁蒗县城“新居民”沙永林从崭新的小凉山学校接到9岁儿子,父子俩牵手穿过一条马路,抵达新家幸福家园小区,“全程300米,耗时5分钟,儿子的脚享福喽!” 一年之前,沙永林一家还住在云南省宁蒗县西川乡大坪子村,那是处在横断山脉群峦之中,一座海拔超过3000米大山的顶部。“学校在对面的山上,从山顶望过去,像一粒花生这么大。” 在地图上,横断山脉就像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的巨大皱褶,深处其中的宁蒗县俗称“小凉山”,山区面积占比高达98.4%,这里有世界上最为深邃的峡谷、最崎岖不平的土地。 “我读小学时,从家到学校,要走3个小时山路,不知道有多少公里,就觉得无比漫长。”沙永林回忆,每天清晨6点起床,怀里揣上一块洋芋出门,走到半路饿了,吃口洋芋接着走。“冬天最难熬,同学们走到教室,头上顶着一头冰花,鼻子淌着两行清鼻涕。” 求学路艰苦难耐,沙永林坚持到小学5年级就辍学回家了。长大后,文化水平低的他只能种玉米种土豆,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42岁的小凉山学校校长卢英常也曾是一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彝族贫困学子,“我上小学时还算比较幸运,学校离家只有3公里山路。到学校后需等待其他翻山越岭的同学,直至上午10点才开课。” 卢英常告诉记者,他家有6个兄弟姐妹,“爸妈只供得起3个娃上学,另外3个就没上过学。”因此,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小学毕业成绩优异,考入在县城的宁蒗一中。1997年,卢英常从丽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让山里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卢英常对此有切身体会。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宁蒗县投资2.37亿元(人民币,下同)建小凉山学校、投资2.43亿元建宁蒗二中、投资4000万元建宁蒗第三幼儿园……每年近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投入教育。 改善硬件条件、控辍保学的同时,宁蒗县还拓展了与江苏省海安县的教育合作。在长达32年的海安教师支教宁蒗的基础上,两地于2016年在宁蒗创办“海安班”,每年招收宁蒗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前50名的理科特长生,由海安县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寄望培养未来的“小凉山科学家”。 此外,宁蒗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像沙永林这样久居深山的1.04万户4.2万人搬出大山、住进县城,实现贫困户就业近、就医近、就学近。 据卢英常介绍,沙永林儿子目前就读的小凉山学校,就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学校包含小学部和初中部,现有92个教学班,中小学生共4500余人,其中进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792人,低保家庭学生1013人。” 记者走进小凉山学校,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全,民族化、园林化、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学校距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家园小区仅一街之隔。 如今在宁蒗,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开阔的地方是校园,“揣着洋芋翻山越岭去读书”已然成为历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