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分之一的美丽等待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24 责任编辑:楚丹 |
“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之间的配型成功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祝贺你即将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得知配型成功,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管理中心主任张赞长舒一口气,给湖南理工学院历史建筑保护专业2018级学生李扬发去祝贺信息。 李扬是湖南理工学院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16位志愿者。中华骨髓库全国联网后配型成功第一人、中华骨髓库跨国捐赠第一人都出自该校。 抗疫期间的温情接力 “这是我第一次献血,也是送给自己的成人礼,有点儿激动还有点儿忐忑呢。”9月4日一开学,湖南理工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大二学生罗雨婷在返校复课后首次献血。 在同学眼中,略显瘦弱、年纪最小的罗雨婷是全班的“保护对象”。可小身体却有大能量,绘制无偿献血宣传海报、制作献血知识宣传手册、登记献血学生信息……哪里都有她的身影。 就在前不久,00后罗雨婷报名加入学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团队,成为该团队年龄最小的一名团队成员。开朗、爱笑的她主动申请加入团队的宣传组,向在校大学生普及献血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作为岳阳市最年轻的无偿献血公益团队,团队现有的5名90后与18名00后成员每年都参与无偿献血,每年组织策划无偿献血活动多达10次,并为全校献血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武汉采血量大幅度下降,临床用血面临极大压力,血库告急。毗邻湖北省的岳阳市紧急动员,然而社会采血近乎停滞,哪里有大规模血源?当时全国为数不多全面复学复课的湖南理工学院,成为不二之选。 得知血库告急的消息,团队立即策划了一场“助力抗疫,献血传递爱心”的活动。 封闭的校门打开了,采血车一辆接着一辆进出,热血源源不断地向武汉输送。 正准备离校的大四学生李明辉听到献血活动后匆忙赶来,他说:“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希望通过无偿献血助力抗疫,回馈社会。” 学长学姐带头做,学弟学妹跟着学。00后接班90后,从大四到大一,从老生到新生,无偿献血行动在校园里温情接力。 “过去一听打针抽血就会害怕,但听学长学姐宣讲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介绍相关知识后,觉得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心中有一种真正长大、为社会作贡献的自豪感。”大一新生何情说。 代代相传的责任接力 今年4月29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干细胞采集室内,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二学生周晨曦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日,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72毫升。 他的勇气与爱心,给了一个陌生而遥远的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希望。 3月初,周晨曦接到益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匹配。当时,很多地区仍未解封,怎么作准备、如何去捐献、会不会影响学业是摆在周晨曦面前一道道的“难题”。 00后的他,第一次面对人生“大考”没有一点退缩,他毅然决定疫情期间第一时间捐献,为白血病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一直听闻学校14位‘勇士’的故事,他们勇敢坚毅、无私奉献。今天,我也勇敢地接过‘接力棒’,让奉献精神继续传承。”当天,周晨曦拿到学校老师专程带来的奖状和校长奖学金时激动地说。 周晨曦所说的14位“勇士”,是该校自2003年以来14位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作为全校的榜样,他们的故事在校园中流传。他们中,有成为中华骨髓库全国联网后配型成功第一人的陈欣;有为新加坡某青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中华骨髓库跨国捐赠第一人的郝晴晴;有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放弃研究生复试的吉凯;有大学4年期间无偿献血5次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李洲……该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数,在全国高校遥遥领先。 据介绍,1997年岳阳市荣家湾车站“429”车难紧急救援中,全校500多名师生紧急无偿献血4.5万毫升,一时轰动全国。 德育课堂搬到社会活动一线 走进咨询室、快速检测室和单采大厅,聆听献血知识讲座、参观血液采集、检验、分离、贮存的过程,全面了解血站的采供血运作……今年暑期,该校数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来到岳阳市中心血站“探秘”血液“旅程”。学生陈红在参观中了解到,血站承担着全市医疗机构每年14吨临床用血的重任,让无数临床患者重获新生。刚参观完血站,他就在大学任务清单本上添了一项“神圣任务”:“大学期间完成一次无偿献血。” “走进中心血站,感受每一滴血的温暖旅程。让学生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增长学识,让学生们在实地探访中了解献血过程,传承奉献精神。”带队教师易政群说。 湖南理工学院校长卢先明介绍,学校把德育课堂搬到社会活动一线,让爱心育人的理念在学生亲身经历后深入人心。近年来,湖南理工学院与市红十字会和市政府献血办协商,成立岳阳市高校首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中队;与市中心血站合作,设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培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自岳阳市中心血站的数据显示,仅2019年,湖南理工学院参加无偿献血的师生达1018人次。 田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洪克非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