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动物放归,也要规范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23  责任编辑:楚丹

适时适地实施野生动物野化放归,需科学规范。放归的动物能独立生存、融入生态系统,放归工作才算成功

赤斑羚放归点的海拔不能太低;白唇鹿是群居动物,不能被独自放归;而为了给野生猕猴找到合适的放归地,林芝森林消防支队的队员们更是花了不少精力。可见,对野生动物实施正确的野化放归,其实并不简单。

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除了要保护其栖息地、复壮野外种群,正确实施野化放归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对于受伤、病弱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来说,目前能不能放归野外,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适合放归,都需要经过科学评估,达到放归标准才行。

有时,即使达到了标准,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一些野生动物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野化训练。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3000亩的普氏野马“健身房”正式“开张”。在这个训练试验区,普氏野马轮流训练体能。为模拟自然环境,科学家减少了日常照顾和庇护,试验区少数的几个饮水点和饲喂点,也都是隐蔽且不固定的。而除了提升体能、学习觅食,择偶、产崽、哺育幼崽、防御天敌等技能,也都是普氏野马放归前的“必修课”。

相比之下,放归人工饲育的濒危野生动物,更加考验人们的智慧。将人工饲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增加野外种群遗传多样性,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几十年来,针对不同种类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我国动物保护工作者探索出许多有效的野化放归措施和技术体系。比如,在大熊猫放归后,科学家通过音频颈圈、GPS定位颈圈等设备,跟踪和解读大熊猫的行为和声音,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帮助。

野生动物放归自然,要点不仅在“放”,更是在“归”。目前,野生动物野化放归的科学标准正逐步形成,相关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困难需要不断解决。总而言之,从生态学意义来看,放归的动物能独立生存、融入生态系统,野化放归工作才算成功。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