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暖新闻]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22  责任编辑:楚丹

援青十年,江苏省累计在对口支援的青海省海南州投入教育援建资金3.13亿元,江苏共有37批380名特、高级教师到海南州支教,88家江苏中小学和幼教集团与海南州属各级学校结对共建。今年7月,南通大学莫文隋支教团收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的回信勉励,对他们奉献高原的先进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两省高校掀起了学习热潮。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等地,采访了部分支教的江苏老师和大学生,收获了很多感动。

感人一幕

支教老师来看望,全班学生都哭了

“最感动的是今年暑假期间,前面带过课的一个班级的一个学生,问我要了一些照片。教师节那天,学生们送来一个精美的相册,里面都是我支教的一些瞬间。相册扉页上写道:‘老师,你说好陪我们走三年的,但你现在却去了别的班级。’看了以后,我当时眼泪就情不自禁流了下来。当天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我去看望了代过课的那个班学生,全班学生都失声痛哭了。”

来自南通海安胡集中学的李国芹老师,现在正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阴寄宿制学校支教。9月18日,他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自己支教期间的一幕幕难忘经历。

李国芹是去年3月20日来到河阴中学支教的,带两个初一班英语课程。李老师深感学生基础比较弱,课堂沉闷,英语词汇量久缺。他还发现很多学生不是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而是在第二天利用早自习时间相互抄。他便每天第一个到校,坐在课堂监督,终于杜绝了抄作业现象。期末考试,他带的两个班英语成绩,从原来的倒数进步到全校三、四名,跃入了中上游水平。

根据领导安排,今年9月新学期,他带了新的班级英语课,原来的两个班学生们都依依不舍。

难忘一幕

见到支教老师,学生们都九十度鞠躬问好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海南州采访时,遇到来自江苏大学、现在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任教的张媛。在江苏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她,得知有援青这个项目,就赶紧报了名。

张媛告诉记者,她家可谓是一个教师世家:爷爷当过校长,奶奶是退休初中老师,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爸爸在学校做后勤工作,姑姑也是老师。她就出生在爷爷从教的学校里,从小听着琅琅的读书声长大。张媛心里一直有个老师情结,这次终于实现了。

让张媛终生难忘的是,刚来到河西寄宿制学校的那天,老师学生们夹道欢迎他们。从孩子们一张张质朴、渴求知识的脸庞上,她切身感到了这次支教的意义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她最感动的是,学生们对支教老师们的尊重。每次见到老师,他们都九十度鞠躬问好。

教师节当天,张媛收到一个学生送的杯子。她说自己很激动,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姑姑为人师表的自豪感。张媛说,这是自己第一次作为老师被尊重被肯定,不管今后当不当老师,这个杯子她都会永远珍藏,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力量。

张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像她这样正在海南州支教的援青项目组大学生和研究生有50位,分别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

爱心接力

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你要问我是谁,请莫问我是谁。”20多年前,时任南通工学院(后合并至南通大学)副院长的汤淳渊,在得知学生石洪英母亲去世、生活困难时,给她汇去了100元,汇款单署名“莫文隋”。扶危济困、大爱奉献的“莫文隋”精神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如今,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批批南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用行动诠释新时代“莫文隋”的无私大爱。

今年7月23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给第21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回信,希望同学们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海南州贵德县遇到第22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一年级研究生陈佳旭。他和五名成员目前正在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支教。

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支教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晚上十点多,学生宿舍都熄灯了,他看到一名藏族学生还在走廊的灯光下写作业。“那一刻给我的震动特别大,我就想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支教时间,但我们支教团6名成员一定要守护好孩子们心中的光明与梦想。”陈佳旭说。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海南州贵德县采访时,了解到另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是上一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郑鹏燕在日记中记下的:

“嗯?门缝为什么会有亮光?猫眼也被堵上?我轻轻开门,突然发现地上的亮光不见了,传入耳朵的是匆匆忙忙收拾书本转身盖被子的声音,心里大概也有数了,轻声问道:‘你们是不是在写作业?’无一回应。

‘再给你们一点时间,10点钟,必须熄灯睡觉。’‘好,谢谢老师!’突然之间,宿舍亮堂起来了,接着就是转身翻书的声音。

10点钟,再次巡房,仅剩个位数的同学还在奋笔疾书。‘老师,我还差一点点,你让我写完吧,写完就睡,真的就剩一点点。’还是没忍心拒绝:‘10点15分,一定要睡,我会过来看的。’

10点20分,从值班室出来,望向走廊尽头,仅剩一间宿舍还有亮光。‘还不睡!’径直走去,轻轻推开门,已进入梦香的她手里还握着笔。取下笔,关了小台灯,悄悄地关上门。

努力会让你变得更幸运!加油!”

郑鹏燕、陈佳旭……如今,“莫文隋”精神在年轻人中间手手相传,他们感人的故事还在书写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建国/文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邵丹/摄)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