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会责任>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优化建设,平安租赁联合中国青基会助力湖北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09  责任编辑:楚丹

19年末,一句“2020年消灭贫困人口”的扶贫目标在国民之间引起热议,这些议论声中不光有惊叹,同时也流露出了满满的自豪感。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取得了世界发展史上难得的“减贫奇迹”。而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20年国家的扶贫战略更将从“消除贫困人口”转向“提高综合生活水准”的高质量扶贫。

那么如何高质量?从哪里入手?对于致力于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来说,这是个从未停止思考的问题。从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到改善贫困地区孩子膳食健康的希望厨房,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到精准扶贫,从解决温饱到让贫困地区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随着扶贫方向的转变,这一次它就将目光放在了贫困地区急需解决的卫生问题上。为了深入贯彻国家高质量扶贫的方针政策,中国青基会再次和多年来持续在“三村工程”等公益项目中勇担大企业责任的平安集团强强联合,携手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租赁),利用平安租赁工建制加事业群在场地改造建设、基础设备供给等方面的业务优势,从改善湖北乡村学校生活环境的全新角度入手,用“金砖筑梦”公益项目助力湖北村校建设。

平安租赁三大部门联动,“小改建”解决“大难题”

据调查,我国有很多村校厕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设施陈旧等问题,捐物捐资的爱心人士很多,但像校厕、食堂这样的基础设施很多时候却被大家遗忘在脑后。很多村校没有冲水和洗手设施,甚至还有学校依旧在使用老式旱厕,安全和卫生条件堪忧。这也让孩子们无法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长此以往必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这一次,平安租赁了解到,洪湖市瞿家湾镇平安希望小学校园现有师生800余名,20多年来,校厕始终因各种问题没有得到修葺,现已破旧不堪。而校园垃圾场始终没有建起,垃圾随意堆放,细菌异味滋生,这给学生们的安全和健康都带来了不小的隐患。而在宜昌市五峰县,对于拥有1400多名师生的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区实验小学,原有食堂只能容纳数十名老师用餐,厨房阴暗潮湿、细菌滋生。

基于这样的情况,平安租赁以学生美好生活为愿景、以平安智慧小学为平台、以健康饮食和卫生生活为切入点、以工程建设和制造加工业务线为助推力,推进“金砖筑梦”公益项目!据了解,“金砖筑梦”公益项目和平安租赁工建制加事业群的业务高度契合,由工程建设事业部负责基础设施改造,制造加工事业部负责各类设备的供给,而轻工业务部则担负起了桌椅、体育用品、洗手液等生活必需品的补给。三大部门分别发挥其在行业内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和集团“三村工程”号召,围绕食堂就餐、厕所卫生两大问题,和中国青基会共同携手对学校食堂、厕所和垃圾场进行了翻新改造,旨在帮助村校孩子们解决膳食健康、改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为未来国民素质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希望工程向更高质量、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如今,经过一个暑假的改造,平安租赁“金砖筑梦”首期项目已经顺利完成。除了联合中国青基会将“希望食堂”项目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落地之外,更在洪湖市瞿家湾镇平安希望小学进行了超700m2的校厕维修及垃圾场修建。平安租赁在改造过程中力求节能环保,从食堂整体性扩建到功能性完善,从厕所冲水系统升级到厕具的采购和安装,都有专业机构对卫生标准进行改造前后检测,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给村校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明亮干净的卫生环境。

首创“租赁+公益”模式,打造长期扶贫战略

扶贫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国家长期扶贫战略的大背景下,平安租赁已经为长期履行企业责任做好了规划。

秉承平安集团“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使命,平安租赁探索出了一条“租赁+公益”的创新模式,将金融与产业相结合,利用行业属性赋能公益,用实体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早在2017年平安租赁就已经开启了“金色阳光之路”,通过捐助光伏板,为平安希望学校的孩子带去绿色能源,将“输血”转变为“造血”,在保障学校的日常用电需求之外,有效将环保和扶贫两大公益版块合二为一。

而平安租赁联合中国青基会发起的“金砖筑梦”公益项目,也会做为一个长期的行动,逐渐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孩子们从中受益,体会到公益的力量。从解决温饱到改善生活环境,从应对燃眉之急到长期受益,我国的公益事业在不停向着更高要求发展,而平安租赁的脚步也紧跟国家号召,依托自身的业务特点,寻找更多公益契合点,努力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助力,用更加创新的形式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