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上海将全面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制度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04  责任编辑:楚丹

   ■市民政局将推出两项民生新政:一是以长宁区试点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制度;二是鼓励各区通过“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救助社区中“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

  许多困难群众在申请救助时势必会经历这样一番“纠结”:先是不好意思开口提,等到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去申请,却发现政策库实在太过庞杂,完全不知从何下手。

  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举行的“每月一访”活动获悉,市民政局将推出两项民生新政:一是以长宁区试点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制度;二是鼓励各区通过“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救助社区中“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

  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表示,两项新政均围绕同一个目标——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通过打好线下社区救助顾问、线上精准救助应用场景的“组合拳”,真正将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

  社会救助覆盖面扩大、服务内容拓展

  作为上海唯一的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长宁经验”备受瞩目。在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看来,此次试点的亮点之一是救助对象扩大。“此前民政救助对象仅占到辖区户籍人口的1%,现在我们将残疾人家庭、高龄独居老人等群体也纳入,困难群众占比直接提升至3%。”章维说。

  从绝对贫困人群向相对贫困人群转变,救助对象的“扩围”传递出社会救助工作的积极变化。对此,从事该项工作已达18年之久的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高韵添深有感触。她所在的新泾镇地处长宁区西部,下辖33个居委会、121个居民区。若是按照以往标准,她的服务对象仅在630人左右。但在“社区救助顾问”试点中,像她一样的更多工作人员将视线投向了“平时视域”外的困难群众,新泾镇最终梳理出相对贫困群众近6500人。

  针对这些困难群众,“社区救助顾问”角色不止于政策信息介绍,而是要完成一次次“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的救助帮扶。在物质救助之外,他们还要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项服务,最终实现“复合式救助”。

  打破部门壁垒,大数据精准对接供需

  作为一项涉及部门多、事项繁杂的综合性工作,社会救助此前还面临着条线分割、数据孤岛等问题。在徐汇区,这些难题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

  不久前,该区“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上线了首个应用场景——精准救助。来自民政、人社、残联、医保等14个条线,近1600万条民生数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池”。在这个复杂精密的应用场景里,家庭、个人被打上了包括节日帮困家庭、困境儿童家庭等在内的45类民生标签。根据标签数量,大数据平台将社区困难群体划分为红、黄、蓝三类标签,并对应不同的关注程度。

  一边是指向明确的需求数据,另一边则是精心梳理过的政策包、社区资源和人员力量。一旦民生大数据在后台智能分析到困难群众的相关需求,便会自动派单给社区工作者上门核实。登门核实后,社区工作者将会把救助政策主动送上门,将救助服务做在百姓开口前。

  缩短救助流程,全程可跟踪、可追溯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大量民生数据上云后,不仅提高了“政策找人”的效率,更对社会救助全流程的留痕、跟踪、追溯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了解,在“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下,一个多维困境家庭救助需求分析模型得以成功构建。生活、健康、就业、教育……7个维度22个指标综合分析后,人们不仅能对家庭困境程度进行个案评估,同时还能精准锁定每个家庭或个人的短板弱项,动员更多力量为其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

  徐汇区民政局局长万小岚认为,基于各类民生标签产生的精准画像也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些低保对象是因为哪些因素才陷入贫困,从而对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在按时足额发放生活保障金外,社会救助正在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为困难家庭增强“造血”功能,助力家庭成员就业返岗,使其真正实现“自助自立”。(记者 王嘉旖)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