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心愿100”项目:精准助学让更多孩子有尊严地继续学业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9-01  责任编辑:楚丹

2块钱能干什么?可以买一瓶矿泉水,或者坐一趟公交,但也可以是一天的生活费——尽管这有点让人难以相信,但却是广西河池大化县高二学生花花(化名)的现实生活。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学已经不成问题,但进入校园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能安心地读书。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像花花这样的孩子在贫困地区并不少见,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常常被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开支所困扰。谁来发现身处困境的他们,谁又能精准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心愿100”助学项目,经过两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项目组精准识别+企业基金会配捐+公众募款的新路径。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帮助了1万多名身处大山里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有尊严地继续学业。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比贫困更贫困

花花的家在雅龙乡,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容地貌石山区,没有一条地表河流或小溪,没有一分水田,村民主要靠在石头缝里种植玉米和打工为生。

与一般的村民相比,花花家的生活更为艰难。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了不少钱,父亲去世后,仅靠母亲一人务农养活全家,平时依靠低保度日,还要还债。

尽管如此,花花和妹妹花语(化名)的学业并没有被耽误。花花在县城高中读高二,花语在县里最好的初中读初二,昏暗破旧的家里最醒目的就是姐妹二人的奖状。

这一切建立在姐妹二人与年龄不相符的精打细算能力上。懂事的花花把自己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2块钱——只能在食堂吃点白饭与白菜;花语则要早早打算每周不同的日子吃什么。

“早餐不吃或者吃个馒头,我自己有规划星期几吃什么,不规划的话一学期600元的寄宿生补助不够用。”花语表示。

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在花花家成了一种无奈的现实——在有早婚习俗的当地,姐妹俩的很多同龄人早早就不读书而是嫁人了。

由于从县城到花花的家开车也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在一个普遍贫困的地方更贫困一点并不显得突出,此前姐妹俩的情况并不为外界所了解。

长期驻村的项目组

转机在2020年到来,国强公益基金会心愿100助学扶贫工作队来到了大化。

“大化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20年脱贫的任务很重,我们就把附近几个县的力量集中到大化。”工作队负责人秦泽明表示。

知识改变命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秦泽明强调。

按照项目的要求,在村委会提交建议受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名单的基础上,工作队会联合团县委、教育局、扶贫办等共同筛选,项目工作人员还要逐一入户进行走访。

“走访时需要了解建档立卡户的基本情况,受助对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受访对象及其家庭环境进行拍照,所有信息都要录入系统接受各级核查。”秦泽明表示。

“我们会看他们的建档扶贫手册,了解家庭经济来源,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些还会跟学校了解情况,筛选出真正特别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项目工作人员何连班强调。

以红日村为例,提交上来的60多户名单经过逐一走访后最终确定的只有30多户。

花花一家的情况就是何连班在走访调研时发现的,她们不仅贫困,还特别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秦泽明介绍,大化的助学项目从4月份启动,到6月份确定受助名单,历时2个月,覆盖了8个贫困村。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步,离不开项目工作人员的付出。

作为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工作队员需要长期在村里开展工作。“我们80%的时间要在村里,每天都需要通过系统打卡进行确认。”何连班表示,“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也是受到资助成长起来的,能够有机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工作队还在村里发展了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人员——公益“老村长”。“我们会在村里找德高望重的人做我们的公益老村长,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信息,一方面对扶贫项目进行监督。”秦泽明表示。

“我在弄代屯走访的时候就是靠‘老村长’蒙建祥的帮助进行的翻译沟通。”何连班表示,屯里的不少瑶族人还没有办法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不同的不幸,同样的追求

随着走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扶贫工作队的视野,他们各有各的不幸,但提到读书眼中无一不发出亮光。

正在放暑假的花语需要帮助妈妈收玉米做家务,但提到困难,她的第一反应是缺钱买教辅资料,“如果有钱了我想买一些名著之类的书籍。”

当前来走访的何连班等项目工作人员把她想要的书递给她,她的第一反应是“哇,真开心”,马上就着门口的光翻阅起来。“小时候同学们有书会给我分享一些故事,但没有看过,就一直想看,我的梦想现在实现了!”花语开心地说道。

同在雅龙乡的华华(化名),去年刚刚经历了父亲的离去。由于母亲在外打工,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她,需要承担起照顾3个弟弟妹妹的任务。

“妈妈叫我多教弟弟妹妹,弟弟妹妹都很听话。” 12岁的华华已经有了一个小大人的样子——尽管她最喜欢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躲猫猫。

暑假里除了做饭洗衣,12岁的华华还要和奶奶一起把山那边地里的玉米一筐一筐地背回家。但问起心愿,华华的回答是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

与花花、花语、华华将目标定在考上大学不同,大化县板升乡的海光(化名)已经成为了一名2020级大学新生。在海光还没有懂事的时候,外出打工的父亲就因为心脏病发去世,母亲随后改嫁他乡,年幼的海光只能寄住在本就已经有好几个孩子的叔叔家。

在那个闭塞的山弄里,大部分人都没怎么读过书,但海光始终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今年高考又取得了超出重点县54分的好成绩。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这些不幸的家庭的孩子,都有着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他们是真正需要支持的一群人,“心愿100”助学项目正是为了帮助他们抵达幸福的彼岸而设立。

对于这些孩子,项目将提供义务教育阶段每年1000元、高中阶段每年2000元、大学阶段每年3000元的资助,帮助他们有尊严地继续学业、实现心愿。

推动更多人参与,帮助更多孩子

10月份之前,助学款将打到受助对象(家长)的银行账户,孩子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心愿100”助学项目组的工作人员还将走进更多的贫困家庭——他们就在那里,等着被发现。

才能让更多这样的孩子受到帮助?“心愿100”助学项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采用公募+配捐的形式,倡导社会公众及爱心企业关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项目执行两年来,通过公众募款、碧桂园1:1配捐,已累计募集善款达2387.892万元,超过17万人次参与支持。

项目已经资助了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江西省兴国县、湖南省平江县、安徽省舒城县等9个省14个县的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广西田东县布兵村的小满(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满的父亲患有患癫痫病,没有劳动能力,姐姐在县城读中专,小满上小学,一家四口仅靠妈妈务农支撑。

2018年,“心愿100”助学项目组了解到小满家情况后,按照姐姐每年2000元、小满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助学金资助,还安排妈妈在碧桂园的产业扶贫项目田东苗木基地务工。

谈到心愿,小满说未来要考大学,要让爸爸妈妈可以过上好日子。问起现在的小心愿,他说:“我能有一个自己的篮球吗?”

小满们的心愿很小也很大,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需要更多人加入心愿100助学项目,需要更多像心愿100一样的助学项目出现。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