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模范>
杨浦救助管理站“闺女”的别样高考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8-17  责任编辑:信子维

 8月2日,杨浦区救助管理站救助楼三楼的活动室里挂满粉色气球,礼物堆满桌子,墙壁上用发光字体写着:“这一刻,我长大了!”这是社工们花了一早上为救助站的“女儿”小樑准备的18岁生日惊喜。

  小樑是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困境儿童保护中心的一名困境儿童。4年前,无家可归的她住进救助站,从那时起,救助站的社工就成了她的“爸爸”和“妈妈”,让她在上海有了一个家。在今年的高考中,小樑考了457分,超过上海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7分。她的第一志愿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她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帮助更多困境中的人们。

  高考最强送考“亲友团”

  时间回到7月7日高考当天,11时半刚过,第一场考试散场。“考得怎么样”“紧张吗”“累不累”……小樑刚走出考场,晖妈妈就拉着她细细询问,比孩子还紧张。

  社工李晖是小樑的“晖妈妈”,小樑的一切生活起居都由她来打理,每天早上叫起床,帮忙辅导功课,和老师沟通情况……“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踏入考场一样。”高考前夜,李晖紧张得一夜没睡。早上赶赴考场前,李晖和救助站的8名工作人员准时出现在杨浦高级中学考点外为小樑打气,每个人举着一张手写的大字,组合成一句话:“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加油!”社工们兴奋地比“耶”,小樑则酷酷地站在中间,这样的“亲友团”阵容在送考人群中甚是亮眼。

  “小樑是咱们杨浦救助站的闺女,我们就是她的家人,今天全员出动送闺女上考场!”社工葛徐是专门负责送小樑参加数学考试的。“针对她的每门考试,我们特意在单位里盘点了一圈,选一个当年考得最好的人来送考。因为她下午考数学,我当年数学考得比较好,所以就来给她打气。希望她更有信心。”

  中午时分,“亲友团”在考场附近的商场给小樑找了个座位,送来食堂专门给她开的小灶,四菜一汤一水果。边吃午饭大伙儿边聊天,看起来就跟普通的一家人无异。

  在救助站成长的9年时光

  困境儿童是原生家庭里缺失爸爸妈妈的孩子,他们有别于孤儿,没有法律上的认定,不享受任何国家政策扶持,而社会对他们的救助方式也相对落后。

  这几年,杨浦区民政部门对全区进行排摸,找出40多名困境儿童组成一个“困境儿童之家”,采取“站内救助”和“站外寄养”的救助模式。按照这一新模式,对所有寄养家庭,站内社工需要进行评估和考察,做到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救助站的社工们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樑时,她只有9岁。“孩子瘦瘦小小的,说话声音很轻。街道工作人员说她父亲死亡,母亲失踪,没有户口,没有家人。”看着这样一个孩子,社工们又心疼又心急。

  在救助站和定海路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热心市民胡奶奶和孔爷爷收留了小樑,让她暂时在正常的家庭中生活。2015年底,因寄养家庭胡奶奶身体不好以及小樑的户籍和身份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寄养协议只得终止。救助站将她接回站内,此后她一直住在救助站里。

  “孩子已经没有亲人,而户口是她在这个社会的身份,没有身份将来会寸步难行。”社工说。但由于孩子的问题太特殊,社工们把情况说明写了一遍又一遍,但户口还是没有办下来。就这样7年过去,眼看孩子马上就要参加中考,没有户口就不能参加考试。“我能看出大家心里很着急,但他们总是轻描淡写地跟我说,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我们给你‘搞定’。”记者第一次见小樑时,她就是这样一个开朗懂事、性格淡然的小姑娘,社工们对她的关爱,她都默默记在心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中考前,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四处奔走下,相关部门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把小樑的户口办了下来。那一年她15岁,如愿参加了中考,考入杨浦区中原中学。在班里,小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长期担任班长职务,还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和杨浦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虽然没有父母,但女孩有她自己的幸运,拥有了许多人的关心。在救助站,有专职社工负责她的生活起居,跟踪她的学习,为她做心理疏导,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她规划和管理生活补助。每天上下学,站里都会派专车接送。为避免同学们看见,车辆都会停在隐蔽处。上网课时,站里还腾出办公用的笔记本电脑给她使用。

  在小樑心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就是杨浦区救助站已故的前站长李福强,小樑叫他“站长爸爸”。“‘站长爸爸’和小樑有一个约定,要带她出国旅游,但当年小樑未满16岁,需要监护人才能办护照,一直没办成。”在李站长心里,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办到,就像当初答应给她一个家一样。2018年3月,李站长因病倒下了,再也无法兑现他的诺言,但他对小樑说的那句话“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小樑从未忘记。

  送“闺女”走向人生新旅程

  3年高中生活眨眼就过去了,当年的小女孩已长大成人。临近高考,杨浦区团区委招募复旦附中语文老师作为志愿者,每周末前往救助站帮小樑辅导功课,线上、线下互动帮助她提升。今年复学后,每周五、周六晚,小樑都参加区教育局主办的特困家庭优秀学生免费辅导讲座。

  “我们希望能陪伴她走过这一段人生旅途,也希望她能享受这个过程。自己努力过了,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会在背后支持她。”李晖说,“我们都是看着她长大的,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18岁,对小樑来说是一辈子一次的成人礼,而对于一路见证她成长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来说,也感觉到“孩子长大了”。“祝你生日快乐……”生日会上,社工们唱着生日歌,被围绕在中间的小樑闭眼许愿,吹灭蛋糕上的蜡烛。社工们还把小樑这些年在救助站里成长的难忘时刻制成MV,画面一张张切换,如同时光飞逝。“考进大学后,她肯定要住校。”晖妈妈说,“但我们这里永远是她的家,随时都欢迎她回来。”

  从9岁到18岁,小樑跟救助站的社工们,以及许多像她一样的困境儿童一起成长,度过了从童年到少年的大部分时光。她说,以后节假日或休息时,还会回来给弟弟妹妹上课,分担救助站的志愿者工作。

  只愿未来的小樑也能乘风破浪,心无挂碍地奔向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记者 黄尖尖)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