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女孩“破茧成蝶”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6-28 责任编辑:信子维 |
新华社合肥6月25日电 题:“弯腰”女孩“破茧成蝶” 新华社记者陈诺 至少7年时间,先天性脊柱侧弯如同一个无形的“茧”,令蔡齐艳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喘不过气……去年,14岁的她亭亭玉立,面对全校师生,说起自己“破茧成蝶”的故事。 在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实验学校,记者见到了蔡齐艳。她与普通女孩无异,在同龄人中显得清瘦、高挑,校服裤腿短了一截,“没想到几个月在家我还长了个子。”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与儿时照片中的她判若两人:当年她歪着个脑袋,身子倾向另一侧,显得佝偻矮小。 这样“别扭”的姿势曾是她人生最大的麻烦——抬不起头,无法仰望天空;迈不开步,“别人走20分钟的路程,我得走上40分钟。”到了上学的年纪,她每天往返学校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后来严重了,弯腰压着肺,我常常喘不过气。”蔡齐艳回忆,身体的痛苦、小伙伴们异样的眼光让她越来越自卑。 2012年,7岁的蔡齐艳决定打破这个“茧”。毫不夸张地说,这需要“上刀山”的勇气。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治疗漫长而又痛苦,8年来,她几乎每年都要到北京的医院接受矫正手术,有的是植入钢板,有的需从身体其他部位取骨,有的甚至要把钢钉一颗颗钉进头皮,通过头盆环和牵引器固定脊柱。蔡齐艳在手术室里最长待过14个小时,手术后她疼得哭哑了嗓子。 “连睡觉都不能随意翻身。”蔡齐艳坦言,治疗比不治疗还要痛苦,但每年问她是否继续,她都拼命点起小脑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时常给她安慰,“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书中的这句话,她记得最清楚。 一看到蔡齐艳满身的手术刀疤,母亲傅绍秀都心疼得直掉眼泪。他们一家原先靠着6亩茶园生活,女儿的病让本来就紧巴的日子“雪上加霜”,第一次手术的费用是两口子找亲戚东拼西凑借来的。手术当年,蔡齐艳的父亲便去江苏南京打工,傅绍秀独自挑起茶园的活,在家照顾女儿。 “最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傅绍秀告诉记者,通过治疗,女儿逐渐挺直了腰板,自家的生活也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脱离了困境。2016年他们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特色产业扶贫以及光伏扶贫等一系列政策送上门,“每年手术费十几万元,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大头。”志愿者们也频频登门,捐钱送物,有的志愿者每个月还会给蔡齐艳辅导功课,陪她一起玩耍。 2019年,蔡齐艳一家实现了脱贫,借助当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家人几乎没花钱,便从深山老屋搬进了安置点的新房。蔡齐艳有了自己的卧室,客厅沙发上摆满了她喜欢的毛绒玩具,柜子上摆放着她在校期间获得的奖状。 蔡齐艳是班里的尖子生,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十名,去年还被选为纪律委员,如今身体康复了,操场上也常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住校期间,她的小闺蜜兼室友邵苏婷常常在熄灯后,爬上蔡齐艳的小床,两人一起打着手电看小说,“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了,蔡齐艳就像我的姐姐一样。” 傅绍秀同样看到了女儿的变化,“周末放学回来,她到茶园帮着除草,晚饭后还主动洗碗,越来越像个大姑娘了。”蔡齐艳则认为,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长大后我想当一名医生,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蔡齐艳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也在不知不觉中为我打气。”班主任甄体婷告诉记者。这位从安徽合肥一家国企辞职,走进深山投身教育的“85后”为自己的选择彷徨过,但每每看到蔡齐艳,便明白了坚持的力量。 最近,蔡齐艳写的一篇关于茶园的作文让甄体婷感动不已。曾经的“弯腰”女孩在仰望星空后写道:“夜空中千万颗亮晶晶的星星照耀着茶园,让茶树在黑夜中生长。” “这是在写茶树,更是在写她自己。”甄体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