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会责任>
湖北宜昌:相约“云端” 2020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今日开幕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6-22  责任编辑:信子维

6月21日,秭归龙舟巡游活动展示端午习俗 通讯员郑家裕 摄

  6月22日上午8时30分,2020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屈原广场开幕。

  本次端午文化节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昌市人民政府承办,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为活动主题。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本次端午文化节融入“云端办节”的思路,将首次采用现场+“云上”的方式举行。中国传统端午习俗和优秀传统文化将走上“云端”,与世界来一场“亲密接触”。

  开幕式领导致辞将以视频录播的方式进行,已在屈原故里传承千年的屈原故里传统端午祭也将首次“触网”,现场的秭归屈氏后裔代表将与海峡对岸的台湾屈氏后裔代表一起,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向屈原祭拜,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将以视频录播的方式恭读《颂屈原文》,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

  全市抗疫先进典型及一线医护人员代表,全市道德模范代表,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及企业界、文化教育界等社会各界代表将受邀参加现场祭拜活动。8名抗疫人员代表将以视频录播的形式在开幕式上演唱抗疫歌曲《风月同天》,带领大家感受中华民族历经岁月沧桑和艰辛磨难,华夏儿女风月同天、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和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开幕式将于6月22日上午8时30分在新华社现场云、央视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客户端、长江云、三峡日报、三峡广电等新媒体平台及宜昌三峡电视台同步直播,当晚8点展播端午诗会。(三峡商报 记者王英)

  “云游”端午佳节 传统文化成网红

  屈原故里开设“云上端午习俗馆”

屈原故里喜迎端午佳节 记者何宝喜 摄

  “看了‘斗草’,才知道在屈原故里采艾蒿和菖蒲,还有这么多讲究。”6月21日,屈原故里“云上端午习俗馆”在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荆楚网、湖北日报客户端等平台同时上线,一名来自湖南的参观者留言感慨。

  这是屈原故里“云游”端午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网络平台,秭归将端午食俗馆、端午习俗馆、龙舟馆、生态馆、游江招魂、民间祭祀馆、屈原家宴、稻场娱乐、屈原祠、非遗馆、三闾骚坛等多个展馆搬到网上,以图片、文字、短视频、解说词为一体的呈现方式,介绍屈原文化、端午习俗,邀请全国人民共享文化盛筵。

  VR 360度全景展示

  “解锁”民俗背后的故事

  “借助VR全景,将民俗立体化、全方位地呈现给观众。”秭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雷青松介绍,不再局限于“走马观花”似的碎片化游览,全景展示引领观众观察场馆里的每一个场景,更好地讲解细微之处的内涵和不为人知的轶事趣闻。

  “端午祭祀馆”以屈原老家乐平里的屈原庙为场馆,讲述当地对屈原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台阶、大门、天井、正厅……随着镜头转换,观众被不由自主引导走过一条朝圣诗祖的寻根之路。居住在这里的守庙人,曾无数次打开斑驳的木门,迎接晨曦;几案上的香炉,还有三支残香没有燃尽;一本打开的诗卷,静静放置在桌子的一角;围坐在一起的泥腿子诗人,用乡音吟唱着新写的诗句。千年时光流转,在屈原的乡村,对诗祖的景仰和膜拜从未间断,文化的传承像汩汩不息的河流,从古到今。

  “让观众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寻找,再到习俗的介绍里去印证。”雷青松说,“民俗背后的故事更生动、更丰富,这种讲述更为鲜活。”

  文字+图片+视频+音乐

  非遗成为“新晋网红”

  “五月五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徐贪德就拿着镰刀出了门……”端午习俗馆,以人物为线索讲述屈原故里割菖蒲、挂艾蒿的古老习俗,讲述当地斗草、挂艾的独特之处。一篇百十字的介绍,几张精选的图片,一个几分钟的短视频,再配以一段清新悦耳的音乐和解说,让云上艾香馆成了颜值爆表的“网红佳作”。

  还有端午食俗馆,以屈原《招魂》里的诗句为食谱,展示屈原家宴的经典菜肴,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的全方位展示,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引人食指大动。

  当传统文化遇上“云上展播”,既满足了疫情期间观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带动了网友的观展热情,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内容增值。“便于传播、便于交流、受众更广,更亲民、更开放,也更接地气。”一名网友观展后发表留言。

  屈原文化、端午习俗从“云端”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也由此成为“新晋网红”,焕发新的活力。

  线上展播+线下体验

  活态传承有新招

  在青滩非遗文化民俗馆,一场“民间记忆”正在热闹上演,观众席上,游客座无虚席,一旁工作人员正在同步直播。

  今年72岁的秭归非遗文化传承人王正双正在为观众演奏。王正双手脚同时演奏15件不同的乐器,让人叹为观止。

  自小跟随父辈们在家乡秭归县两河口镇两河村学习民间吹打乐,王正双潜心研究设计出口、手、脚并用的集十五门乐器于一身的单人打击乐队,自命名“正双组合”。这十五门乐器包括马锣2种、钩锣1种、铜锣2种、钗1种、钵1种、鼓6种、梆1种、唢呐1种。虽然是一人打击多种乐器,但其演奏效果相当于三支民间打击乐队,轻松演绎民间乐曲曲目30余首,其本人也成为全省优秀的非遗民乐代表性继承人。

  现场表演,是王正双以前传承非遗的唯一方式,受今年疫情影响,他也学会了将演出搬到网上,通过系列直播,流量爆红成民间吹打乐“达人”。

  这些变化,在云上端午习俗馆被详实记录。秭归县梳理当地非遗资源,以融媒体为平台,量身定做传播方案,整合线上线下的运营,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三峡商报全媒记者崔艳华 潘惠敏 通讯员向红梅 聂爽)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