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把造血干细胞送达的瞬间 急切等待的父亲眼泪扑簌簌落了下来——传送生命的种子 她是最特殊的快递员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5-12 责任编辑:信子维 |
骆颖馨 制图 浙江在线5月11日讯 33岁的潘克勤有很多身份。 她是一对海宁农村夫妇的掌上明珠,是杭州一个6岁调皮男孩的妈妈,也是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青苹果学园的一名特教老师。 还有一个身份,她默默“保护”起来了。 一年中总有几个星期五,她会申请调休然后一个人消失。 同事都默认,“潘老师家里有点事”。儿子只知道,“妈妈开会去了”。 这个时候瘦小的潘克勤会背上一只双肩包出门。她会先到浙江省中医院拿上一只储运箱,再去赶飞机或者高铁,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然后将储运箱转交给当地医院。 每次出门,她都十万分小心,因为那个2斤多重的储运箱里有一份礼物:被称为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 护送生命种子 一份孤独却热切的工作 潘克勤是浙江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护送分队的一员。 护送生命种子这样一份礼物是什么样的体验?“孤独却热切,因为有个生命在等待。”也因此,他们被称为“生命快递员”。 潘克勤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是偶然。 2006年,大一新生潘克勤在杭州龙翔桥附近看到献血车,就第一次献了血。之后的大学四年,一年两次献血,从不缺席。2008年汶川地震,潘克勤代表学校将同学们捐献的物资送到省红十字会。那时她第一次听说了“造血干细胞捐赠捐献”。“如果配型成功,能救人命。”她记下了。 2010年9月10日,工作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潘克勤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潘克勤为什么要做这些? 因为潘克勤深知,疾病带给一个家的伤痛有多大。潘克勤小学六年级时,父亲确诊为大肠癌早期,需要做手术。正因为有很多亲朋好友的帮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总算挺了过来。她一直记得,人要感恩:能帮到人的话,就尽量多帮点。 她曾帮助了一位 韩国患者 机缘巧合之下,她真的帮助了一位异国患者。 2012年2月,潘克勤接到电话得知,韩国一名白血病患者和她之前留下的造血干细胞样本的HLA配对成功。 庆幸又纠结,是她当时的真切感受。 当初样本入库的初心她记得,只是真到眼前,她还是有点害怕,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本想瞒着父母,可因为是涉外捐献,她必须要去北京。 不得已,她告诉了父母。 很意外,父亲很支持:“我相信现在的医学,也相信医院和医生。在不损害你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可以救人一命,我支持你去做。” 潘克勤成为浙江省第10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浙江涉外捐献的第一个女性。 年轻父亲见到她第一眼 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 2016年,由1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组成了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负责护送捐献成功的造血干细胞。第二年,潘克勤就加入了。 她的第一个任务,是将一份造血干细胞送往青岛,救一个10岁患有白血病的小学生。 2017年5月19日,周五,潘克勤调休好,一早就赶到浙江省中医院,等一个年轻宝妈捐献干细胞。 可尽管提前开始,但是机器一直发出警报,循环量始终不达标,时间耽误了。 潘克勤很着急,担心赶不上飞机。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24小时之内送达,而且是送到得越早越好。 眼看着时间来不及,志愿者们齐心协力联系交通部门,立刻为潘克勤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20多分钟,潘克勤顺利到达萧山机场。 没想到当她把储运箱往身上一挎,一路小跑到登机口时,飞机延误的消息传来。 潘克勤紧张得手脚一直发抖,身上不停地冒出冷汗。 幸好航空公司很快做出协调,在最快一班飞往青岛的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为她找到一个空位。 潘克勤登机了。坐下的那一刻,她觉得有些恍惚。她双脚紧紧夹牢储运箱,丝毫不敢松懈。 下了飞机,青岛当地医院就派了车子来接。下午3点多,潘克勤达到医院,将储运箱交给院方。 在电梯里,她见到了受捐女孩的父亲,很瘦小,很憔悴。年轻的父亲见到她的第一眼,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 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潘克勤深深吁出一口气:“那是一种如释重负。我对自己说,我没有搞砸,我做到了。那个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护送生命礼物 心理压力远超过路途奔波 有了第一次的“惊心动魄”,之后的每一次任务似乎变得顺利起来。 最起码,潘克勤是这么认为的。 去广州,正好碰到空中管制,好几十架飞机都在排队。潘克勤在和机场沟通后,她所乘坐的那架飞机优先起飞,护送完造血干细胞,她一个人去吃了一顿陶陶居。 去长沙,因为航班时间不合适,她买了高铁票,因为临时各种改时间,她最后站了4个小时到长沙,其间不敢上卫生间,后来吃了一份臭豆腐犒劳自己。 去武汉,在机场她第一次走了VIP通道,可惜连一碗热干面都没吃上就匆匆赶回杭州。 去年8月,她坐高铁去上海,当天来回将一份造血干细胞取回杭州。那天从地铁出来时,碰上雷阵雨,第二天她就发烧了,因为低钾还住了院。 护送生命礼物,心里的压力比身体上的劳累更加让人难以承受。 上岗前,潘克勤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包括护送技巧、沟通技巧、模拟情境等。 一路上,储运箱都不能离开视线。偶尔还要稍微晃动一下箱体,保持细胞活性之外保证它不会凝固。 潘克勤说,护送分队的人,最习惯的动作就是小跑。但幅度不能太大,又不能太慢,争分夺秒。“体力一直在消耗,精神一直紧绷着,当时不累,放松下来一定会瘫软。” 因为时间控制不好,他们常常吃不上饭。所以在潘克勤的背包里,一定会准备一些面包和饼干。 不过,这些在潘克勤看来“都不是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