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模范>
水往高处“流”——“80后”企业家陆明伟“送水”上山记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5-08  责任编辑:信子维

  新华社昆明5月6日电(记者郑梦雨)身着T恤牛仔裤,脚踩一双登山鞋,从云南临沧返回昆明的路上,车程8小时,39岁的陆明伟睡着了。刚刚结束在贫困山区一周的实地考察,陆明伟打算到昆明稍做休整。

  “地处一面坡,山高石头多。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保水能力较差,当地百姓眼看着河水在山脚下流过,却用不上,缺水成了当地百姓贫穷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结构性缺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瓶颈。

  自2016年起,陆明伟的科技扶贫项目走进云贵山区,为突破这一瓶颈带来了希望——不用电、不用油,运用自然能提水技术,将安全、清洁的生产生活用水送入千家万户。

  大学期间,陆明伟在海外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其中演示的装置利用微小的水流落差,通过压力转换,将水送到高处。“这个装置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将具备一定落差的水流作为动力,把水压到百米以上。”

  “如果能将水送上山,就能滋润无数大山里的村庄,让乡亲们不再望水兴叹,农田和果园告别干涸。”陆明伟如是想着,创业想法由此萌生。

  家在上海的陆明伟,在浙江绍兴创办了一家能源科技工厂。这里也成了他研发若干项目的起点。

  项目落地点大都是较为偏远、条件艰苦的贫困地区,山路难行,没有便道,少有人至,通讯条件差,有时还要蹚水、攀岩,项目的考察和建设,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陆明伟忘不了2018年9月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东山镇的经历,项目施工点垂直高度927米,管道长度9.8公里,距离乡镇40余公里。那段时间,项目地一直下雨,两台设备调试期需72小时不间断运行,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在山区“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他们就用蓄电照明灯,一边打伞一边调试,粘着红土的鞋子有十几斤重。

  半年多时间,团队4人“灌满”了东山镇山顶1.5万立方米的高位水池,水盘活了沟渠,管道拉到家家户户实现自流。7700多户村民吃水不愁了,当地千亩作物也得到了灌溉。

  陆明伟说,过去3年中,已建设完成32个提水项目,有效解决了8.2万人的饮水问题和近8万亩农田的生产问题。目前,团队正在建设的项目还有28个。

  “祖祖辈辈靠步行几十里山路背水度过旱季的山里人,如今拧开龙头就能用上清洁水,农田也滋润了,当地脱贫应当指日可待了。”望着山顶的高位水池,陆明伟兴奋地说。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