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一株白茶书写的扶贫传奇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3-18  责任编辑:信子维

  水塘山上春风起,正是白茶飘香时。

  走进贵州省普安县屯上村水塘山山腰间的“白叶一号”茶园,云卷云舒依山缥缈,茶园在云雾中,云雾在茶园中,美如画卷。临高俯瞰,白茶园层层叠叠沿坡势延伸,满目滴翠,茶园内,一排排整齐的安吉白茶苗通过两年来的培育,如今枝繁叶茂,绽放出点点新芽,外形细嫩,色若玉霜,一芽二叶之上,还有着晶莹剔透的露珠闪动。

  “白茶基地在我村,唱着山歌谢党恩。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3月5日一大早,彝族大姐邓方敏和张圣丽穿着节日盛装,一边用清脆的歌喉唱着山歌,一边在采摘白茶头茶,只见她们手起茶落,上下翻飞,眼花缭乱间,朵朵新芽坠入篾质篓中。

  朴素的歌词是脱贫户的心声,同在采茶的谭化爱满脸笑容,她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双腿残疾,两个孩子在读书,一家人过去就靠养牛羊、种玉米水稻获得一点收入,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眼看着儿子大了,自家房子还是18年前建造时的样子,谭化爱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随着扶贫茶苗的到来,今年年初她家实现了贫困户“销号”。她掰着手指说:“每个月看护茶园收入2167元,平时锄草等打零工还有110元一天,7亩土地流转租金每年1400元,去年靠着白茶园一个人的收入就超3万元。”

  2018年4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最终确定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当年10月22日,黄杜村捐赠的白茶苗第一株在普安开始种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了“白叶一号”扶贫茶园2000亩,其中地瓜镇屯上村1500亩、白沙乡卡塘村500亩,共覆盖贫困户862户2577人。

  今年3月3日,普安县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县委常委、副县长方健说,普安县采用合作社形式,茶苗折股给这些贫困户,让他们享受到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股金分红等,靠着白茶走上了产业脱贫的路子。

  当天中午,采摘的青叶被送到浙江茶叶集团在普安投资建设的白茶加工车间,摊青、杀青、理条、烘焙、提香……4个小时后,第一批干茶新鲜出炉。

  沏上一杯新茶,隔着透明的玻璃杯,看着白茶在水的怀抱中渐渐醒来,缓慢舒展,如兰花朵朵长在杯中,像白玉卧底熠熠生辉。品上一口,滋味鲜爽,唇齿留香。“不错,是安吉白茶的味道!”专程前来指导炒茶加工的浙江安吉县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为了兑现“不种活不放手、不脱贫不放手”的承诺,两年来黄杜村先后派出35名种茶能手115次到受捐茶苗的3省4县34个贫困村现场进行种、管培训,蹲点指导最长时间的有半年以上,盛阿伟则先后21次行走在各种苗基地。

  先富帮后富,一帮帮到底。白茶非常娇嫩,炒制是最简单的工序,也是最难掌握的工艺,出品质三分钟,失品质几秒钟,人工炒制的温度、时间和翻炒的均匀受热面等很难把握。3月12日,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一座山坳里,一幢新建的乳白色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在青山怀抱中异常夺目,这里就是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白茶加工厂,车间内,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捐赠的31台套白茶成套机械炒制设备一字排开。

  “这31台套炒茶机自动流水线,满负荷每天能用掉3000斤白茶青叶、生产700斤干茶,而生产同等量的干茶至少需要200多个工人,自动化机械炒制只需8个工人就能完成。”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磊说。

  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站在机械设备前兴奋地说:“有了这套设备,不仅实现了机器换人,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白茶炒制后的品质,节省了人工成本,真的是雪中送炭呀!”

  捐苗捐茶机,包活包销售。茶叶炒制后销往哪里?早在捐苗时,黄杜村就与浙江茶叶集团做好了对接,所有扶贫茶全由浙江茶叶集团包销,并注册了“携茶”商标,如今,还在园里生长的扶贫白茶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

  两年前的白茶苗扶贫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不只是普安,从四川青川到湖南古丈,一条条喜讯不断飞出。安吉黄杜村20名党员累计捐赠茶苗1900万株,实际种植5377亩,3省4县贫困户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靠着这株白茶苗已全部摆脱了贫困,闯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新路子。一株白茶,书写着产业扶贫的脱贫传奇。

   (本报通讯员 陈毛应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