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公益讲堂|以益攻疫!“相守计划”“五有”模式助力留守儿童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2-28  责任编辑:信子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开篇变得不平凡。居家隔离,绊住了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的脚步,也让一个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陪伴,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发起,中国烟草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资助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相守计划”,旨在资助扶持校长及留守老师自主设计和组织开展面向本校留守儿童的特色关爱活动,针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进行探索。

  “抗疫靓仔”

  “相守计划”项目倡导“学相守、玩相守、爱相守”,资助各实施学校,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通过丰富的各类特色活动,冲淡留守儿童内心的孤单寂寞,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在这次战“疫”中,孩子们主动运用相守所学,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成为最靓的“仔”。

  疫情期间,“相守计划”项目在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江西省兴国县、宁都县、安远县,云南省大关县、墨江县,四川省古蔺县、河北省大名县等地积极组织各项目实施校参加防疫情活动,同时为了促进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感情,倡导留守儿童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用制作手抄报、宣传画、录制防疫知识小视频等形式,为这场全民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截止目前,基金会已收到“相守计划”项目实施校绘画作品、手抄报1000余张,视频100余条。

  “收到那么多‘相守计划’实施校的抗击疫情材料,让我们既惊喜,又在意料之中。”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表示,惊喜是因为“相守计划”项目的孩子们能够主动表达对社会的关爱;意料之中是因为“相守计划”多年来开展的“开口有益”“下笔有神”“上网有技”“动手有能”“互助有爱”五有模式,让孩子们知道爱,并有能力表达爱。

  “开口有益”

  “相守计划”鼓励学生敢讲话、会讲话,组织学生讲台前朗诵、讲故事、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组织朗诵、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把“开口有益”活动开展常态化。

  此次疫情期间,项目地小朋友们把精心准备的防控疫情小知识、情系武汉的心里话、对战“疫”英雄说的话,用短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相守计划”微信总群里,每天都能听到、看到孩子们在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充满了正能量。

“上网有技”

“相守计划”鼓励留守老师教授孩子们如何上网获取知识。疫情挡住了人们出门的脚步,但挡不住小朋友们的爱和热情。他们和父母一起上网查找、学习关于疫情方面的知识,汇总材料后剪辑制作成小视频,或者做成公众号等。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为战胜疫情做出的努力和行动。

“下笔有神”

“相守计划”鼓励小朋友们多练字、写好字,并定期开展书写比赛,在此基础上拓展和丰富书法、绘画活动。疫情来势汹汹,无数英雄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我们要将他们的英勇身姿铭记在心。小朋友们用画笔表达出对奋战在一线的叔叔阿姨们的感谢,明丽的图画如同孩子美好的心境和祝愿。

“动手有能”

“相守计划”的老师们设计出丰富有趣的手工活动,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纽扣画、花样跳绳、纳鞋垫、剪纸、泥塑、足球、航模等等让孩子们思考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邱子仪同学是个留守儿童,每年只有在春节才能见爸爸妈妈一面,相聚的时间总是无比短暂。今年因为疫情,爸爸妈妈无法复工,一家三口在一起,有更多的时间相互陪伴。他们一起制作乒乓球桌,一起烹饪美食,让日子增添了充实和美好。

“互助有爱”

通过开展充实、新颖、有趣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团队协助、互助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互助有爱”的理念,“相守计划”项目校的孩子们更加懂得爱别人、爱集体、爱社会。疫情没有让孩子们消极无助,相反,他们纷纷争当抗击病毒的小战士,通过多种方式为此次防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绘制宣传小报;有的拍摄宣传短片;有的充分发挥才艺,利用快板、唱歌、朗诵、顺口溜等形式宣传相关知识;还有些同学自发在班级群里组织运动打卡,增强体抗力。大家在班级群、学校群、家庭群里相互鼓励,分享知识和快乐,积极面对疫情。

  “相守计划”项目已实施六年,项目地覆盖六省九县。“五有”不仅仅是活动,更是一种理念和能力。其活动背后是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和交往、了解法度和规则、学会使用现代化工具、掌握方式方法、懂得团队合作和互助关爱。抗“疫”期间,通过实际行动我们看到“五有”融入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