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待春暖花开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2-24 责任编辑:信子维 |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有我们在,武汉一定赢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他们都是这个城市里最平凡的人。医生、护士、警察、外卖员、小学老师,你或许每天都和他们擦肩而过,却记不住他们的面容。因为疫情,这些平凡的人挺身而出,守护着这座城市。万家灯火映照之下,他们的面容是那么美丽,他们的身影是那么耀眼。今天,五位平凡而不平凡的守护者来到了国新办的发布会现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既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战士 从2019年12月29日开始,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的主任余亭就没有回家住过了,医生值班室成了他的临时居所。 12月29日,他接到院领导的命令,火线成立一个全新的隔离病区,时至今日,他和他的团队艰苦奋战了50多天。 截至目前,余亭的病区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近200人,治愈出院患者达150人。“看着一位位患者战胜病魔,我的心情也很激动,这对我们医护人员不光是精神上的鼓舞,也让我们疲惫的身躯得到缓解。”余亭说。 在抗击疫情一线战斗的,除了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还有全国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疗队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赵培玉就是其中之一。“能够成为援鄂医疗队一员,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非常光荣。”赵培玉说。 赵培玉和团队能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护理,也能像家人一样照顾患者。一位女患者做了气管插管之后不能说话,赵培玉巡视病房的时候,她用手在被子上写字,告诉赵培玉她想喝水。赵培玉心里一阵难受,说:“阿姨,您现在不能喝水,您再坚持坚持,好吗?”患者又眨眨眼睛,对赵培玉竖起了大拇指。“看到这些,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那种渴望,同时也是对医务人员的那份信任和支持。”赵培玉说,经过精心救治,这位患者正在好转。在20多天里,赵培玉和她的团队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累计达到60余人次,目前已经有20位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在支援武汉的过程中,让赵培玉最感动的,是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家人的问候、北京同事的鼓励,还有武汉人民对他们说的那一句句“武汉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都让她备受鼓舞。“我觉得,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 1月23日一点半,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局长张晓红接到命令后,两个小时内组织了300名警力,赶到武汉天河机场执行交通管制任务。一个多月以来,硚口公安1500名民警日夜奋战,承担了路口守控、社区封控、医院防控、治安巡控和服务群众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民警们没有一句怨言。 张晓红表示,他们驻守了47家医院隔离点,每天都会和病人打交道,民警们明知可能会感染,偏向战场行。 “我问突击队的队长彭琮,你们在里面怕不怕?他说‘怕,但这时候,警察不上谁上?’我只能对他们说,每天抽空给家人打个电话,报报平安。”张晓红说,疫情当前,警察不退,这是民警们写在请战书上的话,这也是职责使命。 张晓红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共送了1200多名患病群众去医院。上星期,宗关街有一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突然发病,要去医院。接到报警以后,一位24岁的民警马上赶到患者家,因为是一栋老式居民楼,没有电梯,他便冲上患者6楼的住所,一步一挪硬是把患者从6楼背到了1楼,又送到了肺科医院,患者的家属一路上不停地说“谢谢警察”。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警察出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警察战斗。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打赢武汉保卫战。我始终相信,最冷的冬天肯定会过去,最美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张晓红说。 普通人在坚守,先怂的一定是病毒 “我曾经在武汉读书四年,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去年7月,我又重新回来,从事外卖骑手的工作。”网名为“老计”的外卖骑手吴辉说,大年三十晚上,他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刷微博,看到战“疫”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心里很不舒服,决定春节期间继续送外卖。 一天傍晚,吴辉已经收工回家了,忽然接到一个新的订单,备注写着“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线医生,谢谢小哥了”。“看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样的单必须送。”吴辉说,“我给那个女孩打电话,她说她父亲姓陈,是抗‘疫’一线的医生,由于害怕交叉感染,下班后就住在医院附近的酒店里,嘱咐我‘快点把饭送给父亲’。”拿上晚餐后,吴辉马不停蹄地直奔陈医生所住的酒店,到了后才知道,陈医生又被喊回医院工作了,只好把饭交给了他的同事。“虽然没有完成小女孩的心愿,但真的很荣幸能为这样的家庭传递爱,这样的家庭普通却不平凡。” “我穿梭在街头巷尾,遇到很多跟我一样在基层工作的普通人。有这么多普通人坚守岗位,我相信先怂的一定是病毒。”吴辉说。 疫情期间,许许多多像吴辉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奔波在武汉街头、方舱医院、社区等场所,坚强而勇敢,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着。 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90后,也是一名志愿者,哪里需要她就赶去哪里。“我当过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也当过在桥上、在收费站测量体温的测温员,还当过搬运物资的搬运工,现在我还是青山方舱医院的一名志愿播音员。”华雨辰说。 华雨辰介绍,她每天会播放音乐、朗诵一些美文、播报一些救治进展的相关新闻,来平复舱内患者的情绪。2月14日那天,她在准备播报内容时特意增加了一个口播:“也许我们并不是彼此最想相伴的那个人,但是此刻我们却又是真真切切在一起的人,我呼吁,朋友们,向周围人,给他们一个微笑吧,给他们一句祝福吧,向我们的医护人员表达一句感谢吧,我们一起相约,早日康复,一起回家!”这样真挚动听的声音,感动了方舱医院的无数患者。 让华雨辰最骄傲的是,参加战“疫”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当中,有很多的80后、90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担当,有勇气,够坚定,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真的已经可以承担这个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了,希望大家多给我们鼓励,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华雨辰说,“疫情还没有结束,需要更多的伙伴加入我们,一起来守护我们的家乡,保卫我们最爱的武汉。” (光明日报武汉2月23日电 光明日报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蔡闯、刘坤、王斯敏、张勇、安胜蓝、张锐、晋浩天、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陈怡 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河北唐山:首批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晓悦 2月22日上午,在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内,3名新冠肺炎康复者首次捐献血浆,这些血浆将用来拯救正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友。 捐献者之一的陈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就通过新闻了解到治愈者的血浆或对重症病患治疗有效,当即表达了捐献意愿。“党和政府整合专家组力量,为我治好了病,目前处于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我作为一名党员,希望用自己的血浆救治更多的患者。”陈某填写好“信息登记表”后,走上了献血车。 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得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一项后,唐山市很多出院的患者纷纷与医院联系,要求献出一份爱心。“希望我的血浆能给予其他患者更多战胜病毒的希望和勇气,也祝愿他们和我一样早日出院。” 在采集血浆之前,唐山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对每位献血者进行了全面的医学评估。“正常人一次可以单采血浆600毫升,为了安全起见,这次每人只采集了200毫升血浆,分离出血浆后的有形成分将回输入捐献者体内。”唐山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徐刚表示。 “虽然现在还缺乏大数据的佐证,但是从理论上讲,为新冠肺炎患者输入康复者的新鲜血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重症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徐刚说,具体一次输入多少毫升血浆,什么时间输,将由专家组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精准施治。“感谢他们自愿捐献,也希望更多康复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捐献出血浆,将爱心一直传递下去。”徐刚表示。 重庆:果农“橙心橙意”援近邻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2月21日,装载着165吨奉节脐橙的卡车车队,满带着当地果农的“橙心橙意”,从重庆市奉节县出发前往湖北省武汉市和孝感市。 这是奉节果农10余天内再次捐赠脐橙支援紧邻的湖北。奉节脐橙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在奉节种植面积达33.5万亩,年产量31.5万吨,全县30万果农中有许多人因此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果农第一时间自发向武汉捐赠了9000公斤奉节脐橙,此后更多的果农加入自发捐赠的活动之中。21日启运的165吨,就是奉节县夔门街道、朱衣镇、白帝镇、草堂镇2703户果农自发筹集的。 “这批脐橙本来计划几天前就送往湖北,但是由于一直有果农来捐赠,所以拖到21日才出发。”奉节县林业局局长、县脐橙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肖功勋说,“参加捐赠的果农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再等了。” 夔门街道宝塔坪社区原建卡贫困户黄小兰,主动找到社区捐赠了250公斤奉节脐橙。她说:“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帮助我们。现在疫情严重,我也要尽一份心意!”朱衣镇仙女村3组69岁的老党员徐益银也捐赠了400公斤。他说:“我每天都要看疫情防控的新闻,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其他防控一线的人,都让我非常感动。我不能上一线,希望自己种出来的脐橙能带着我的心意去一线。” 2月19日,重庆忠县忠州街道复旦村一个柑橘园里,许多村民正忙着采摘、分拣“忠橙”。忠县柑橘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县20多家柑橘企业最近几天正组织人员紧急采摘、分拣沃柑、春见橘橙、福本脐橙,100吨“忠橙”系列柑橘也将很快发往武汉和孝感。 21日发往孝感的还有“西部绿色菜都”重庆市潼南区的31吨绿色蔬菜。疫情发生后,共青团潼南区委、潼南区农投集团和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迅速发动,全区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很快捐赠了超过200吨的蔬菜和水果。据介绍,考虑到蔬菜保鲜和孝感市的仓储情况,这些蔬菜和水果将分批次送往孝感的疫情防控一线。 据了解,截至2月19日,重庆各界已向湖北捐赠各类农特产品约700吨。近几天捐赠的数量更是加速上涨。奉节县果农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的一封信,也许能表达重庆人共同的心声:“物资短缺,我们奉上所有补不足;情况艰难,我们血脉相连当后盾。只要你们需要,奉节脐橙管够!待到战‘疫’胜利时,我们有缘常相聚!” 黑龙江: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 2月23日,黑龙江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201名医护人员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出发。截至目前,该省已派出援助湖北医疗队共计1533人。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一线抗疫群英谱】 “看着患者战胜病魔,感觉最难的时刻正在过去”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白大褂,白大褂在哪里?快救救她……”日前,一位年迈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被紧急送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听到呼救后,医务人员赶紧跑过去,迅速把病人推进病房开始抢救。几个小时后,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告诉记者,现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已有不少患者好转出院。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顺利挺过去。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减轻了当地压力,收治率和治愈率正在提高,病亡率在下降,他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看着一位位患者战胜病魔,带着笑容离开医院,我们感觉最难的时刻正在过去,真正的春天即将来临。”余亭说。 “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前些天,一位82岁的重症患者在金银潭医院经过14天的救治,好转出院了。出院那天,老人激动地拉着主治医师的手说:“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了,谢谢你们。金银潭必胜,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对于这些积极的变化,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深有同感。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武汉肺科医院共收治约400个重症病人,已有224个病人出院,病房里一些病人的病情也在逐渐好转。“据我观察,现在的门诊量明显少了,而且新增的病人也少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很明显。”杜荣辉说。 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带领的医疗队来到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救治重症患者。康焰介绍,这段时间,他们收治的病人中有的是高龄患者,有的抑郁、悲观,经过他们精心救治及心理疏导之后,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有了很大改善。 要阻止轻症变成重症或危重症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也要清醒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杜荣辉认为,阻止轻症病人变成重症病人,阻止重症病人变成危重症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病人刚进医院时往往缺氧很严重,我们一般会对其进行氧疗。”杜荣辉说,病人用了呼吸支持、氧疗以后,其血氧饱和度可能会达到93%,正常人基本上是98%左右,但当病人要进行喝水、上厕所,或者洗发、洗脸等行为时,他的血氧饱和度可能就会掉到70%或80%,如果时间稍长,就会影响他的心脏、肝脏、肺等器官,导致病情恶化。而这些问题会很容易被忽略。 杜荣辉提醒,对病人要勤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尽量要求病人最好是“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因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而导致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同时,要让“床等人”,不能“人等床”。要抓好落实,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治患者,把疑似病人送至隔离点,把轻症病人送到方舱医院,把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送到定点医院,避免病人因到处寻找床位、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加重病情。 “对病人的评估要提前,在病人处于轻症的时候,就要筛查出那些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者,并进行提前干预。”康焰表示,目前没有一种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病毒最终被消灭,依靠的是人体的自我免疫力。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机体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功能尤为重要。对病人进行呼吸支持、循环功能支持等,目的就是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保证病人的免疫功能稳定,从而让病人能够渡过危机。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 “我和你妈妈都不需要你担心,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你不能倒下啊,要搞好工作啊……”每次打电话,余亭的父亲总会这样反复叮嘱他。 从去年12月29日到现在,余亭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平均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休息过一天、没回过家。由于长时间绷着弦,随时准备收治病人,余亭显得有些疲惫,他说:“有时候自己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会反应不过来。”他的妻子是金银潭医院的一名护士,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夫妻二人除了在电梯里偶遇时会当面说几句话外,平时基本都是靠电话或视频来沟通。 其实,像余亭一样,大量医务人员都在承受着压力。“病房里的床位住得满满当当,每个病人我们都会耐心救治。”余亭说,他们每天要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出来时经常会全身湿透。有的医生护士住在值班室,有的住在附近酒店,以便在有紧急任务时能迅速集结。这段时间,余亭经常会给病区里的医生护士们加油鼓劲:“我们身体上都很疲惫,但是心理上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线一定不能‘垮’。”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杜荣辉告诉记者,她从1月3日开始就一直在肺科医院里救治病人,没有休息过,现在是战“疫”状态,医护人员就算疲惫也会始终坚守岗位。“国家调动一切力量,全民参与,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她说。 (光明日报武汉2月23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蔡闯、刘坤、王斯敏、张勇、安胜蓝、张锐、晋浩天、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陈怡 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4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