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会责任>
贵州"好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20-02-13  责任编辑:信子维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贵州各地“好人”在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他们以勇于担当、直面挑战的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这个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不要认为我们没有事就不放在心上,疫情防控人人都有责任,不准打牌、不准办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黄大发主动请缨当起了村里疫情防控的义务宣传员,他参加了村里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劝导乡亲们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要走家串户,打扫好周围环境卫生,科学做好防疫防控。

 黄大发在村里做疫情防控宣传。图片来源:微播州

  在黄大发的带动下,团结村的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也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志愿服务队,在村支两委的统一调度下,积极投入到团结村疫情防控工作中。

  文明微评:“时代楷模”黄大发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再次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并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当地众多村民都自觉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助力构筑起疫情防控屏障。

  在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自1月27日开始,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行色匆匆的背影,那是71岁的全国最美医生雍元书。主动结束春节假期的他在参加镇里组织的防疫知识培训后,迅速展开防控工作,每天背着陪伴多年的药箱,行走在湄江湖村的各个角落,为村民们测体温,一家家排除疫情,他成为了村里最“唠叨”的人,“最近不要去串门了,就在家,注意消毒,打扫好卫生……”

      雍元书在诊所整理出诊的药品。图片来源:遵义市精神文明办

  文明微评在偏远山村奋斗了半个世纪的村医雍元书,古稀之年仍然坚守在条件艰苦的村卫生室,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他没有退后,依然冲锋在一线,超负荷工作,争分斗秒,只为守护他最牵挂的村民。

  29日,一名妇女走进铜仁市沿河县红十字会办公室,和其他爱心人士一样,她也想为武汉和沿河疫情防控捐点钱。她叫黎正芬,是“中国好人”文伟红的遗孀。



  黎正芬在沿河县红十字会捐款。图片来源:铜仁市精神文明办

  在沿河县红十字会办公室,黎正芬以微信转账方式将5000元人民币交给工作人员,并说明自己的意愿:其中3000元捐给武汉;另外2000元捐给沿河疫情防控一线使用。她有点抱歉地说:“我这点钱解决不了大问题,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我对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辛勤操劳同志们的一点心意。”她表示,丈夫文伟红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幸牺牲后,全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许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资助,她一直都心存感恩,现在国家有难,她也想为抗击疫情出一点力。

  文明微评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文伟红倒下了,但是他乐于奉献、心系群众的精神却在其家人的身上延续。

  在黔西南州兴仁市,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田应志和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文敏,自愿成为志愿者,为家乡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希望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田应志居住的村子是苗族村寨,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听不懂普通话,于是他便每天用苗语将疫情防控知识用苗语说给老人们听。文敏将在学校学到的传染病防护知识,结合村里的疫情宣传工作,讲给村里不识字的老人们听,尽量让他们做好防护。除了做义务宣传员,田应志、文敏还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人员排查工作,每天协助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对过往车辆及人员进出登记、进行劝导等。

  田应志协助村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图片来源:兴仁市精神文明办

  文明微评和许多“90后”“00后”一样,田应志和文敏对2003年的“非典”疫情没有深刻的记忆,然而随着这次疫情到来,他们心怀感恩,义无反顾当起志愿者,他们努力将自己所学、所知传达给每一个村民。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国百名美德少年”罗光志希望能将自己的一点心意送给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经过黔西南州贞丰县融媒体中心的帮助,父子俩联系上贞丰县红十字会,罗光志将自己积攒的压岁钱捐出。父亲罗洪仁在听到儿子的想法后,给予了支持:“以前,这么多好心人帮助咱们,你现在有这个想法很好,而且有句老话叫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爸爸支持你。”

  罗光志捐出自己的压岁钱奉献爱心。图片来源:动静贵州

  文明微评罗光志当年因为照顾患病瘫痪的母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如今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把感恩之心传递下去。(赵来睿)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