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建立教育诚信——让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在区块链平台上行稳致远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11-13  责任编辑:信子维

image.png

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预测,区块链技术必将对人类的诚信体系进行最根本、最彻底的革命,教育区块链必将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进行最根本、最彻底的革命。

image.png

所谓区块链Blockchain),就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image.png

从教育的角度简单地讲,一个人受教育和受培训的情况,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有假学籍、假成绩、假论文、假学历、假学位等,但进入区块链管理模式,只要控制住源头,就能真实地反应一个人的能力素质状况。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透明性、可追溯性、不可更改性、安全性高、集体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其革命性的颠覆在于教育诚信的建立。

 image.png

一、当前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主要问题

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连续颁发五个文件,每一份文件都是对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呼唤和规范,这也体现了我国国家层面对孩子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高度负责。但是尽管如此,也难以缓解我国现代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这一主要矛盾,这种上热下冷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多数家庭教育缺失。在中国,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没有走出重眼前轻长远、重知识轻素质、重课堂轻实践、重记忆轻体验、重书本轻劳动等误区,尽管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强调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家长们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深刻的认识,孩子的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具体措施、没有实质性改变,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深可浅的理念羁绊着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2、是传统教育模式限制。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现行的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有关。现阶段来看,高考这根大棒指挥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学习选择,逼着家长不得不选学区、选学校、选老师、选学科、选学习重点,而这些选择都会偏离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方向,“分数决定命运、命运决定选择”的教育模式,激发了升学、中榜的愿望,从而导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被轻视或被忽视。

3、是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国家重视三点半课堂和综合素质教育,从幼儿园到各中小学校也是积极响应的,但苦于教育资源匮乏,只能从社会特长培训机构高价购买,不能普惠于大多数孩子。一方面缺少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方面的专职老师,普遍存在课时费低、骨干老师不愿意做的问题,大部分变素质教育为闭门看管;另一方面,老师没有成体系的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课程,学校把特长培训与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混为一谈,导致素质教育贵族化,距离国家层面的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要求相差甚远。

四是培训机构急功近利。一方面,当下的社会培训机构鱼目混珠,除了有的专业特长培训被动被学校请进校园以外,与综合素质教育相似或相近的营地、夏(冬)令营、旅游线路等,打着“素质教育”“游学研学”或“三点半课程”的旗号,犹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这些机构没有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更有甚者几个人在家里打打电话,按照旅游专线办好手续即可称之为素质教育或游学研学;另一方面,专业营地与旅游公司错位困惑,特别是游学研学,涉及孩子迁徙转移,旅游公司有旅行资质无课程,专业机构有课程无旅行资质,学校和家长看重“五A”“四A”“五星”“四星”等行业协会评价,从而造成市场上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旅游化、功利化的乱象。

二、区块链在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在区块链平台上,由于人的诚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和产出的理念和实践也一定会随之被革命。

1、是推动回归教育本质。工业时代是知识改变命运,数据时代是智慧完善命运。教是教知识,育是育文化,学的是知识,习的是体验。如果没有区块链作为平台支撑,只考核结果不考量过程的做法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有了区块链就有了对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考量,从而推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本质的回归。

2、是丰富教育方式方法。过去,老师在灌输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未来,老师要在引导价值的过程中赢得尊重。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知识根本不用教,但是学生对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这本无字书的体验以及老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洞察和引导仍然是智能机器无法取代的。当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所有评价体系发生变化时,区块链必然从诚信的角度强迫性地规范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因此,从幼儿园开始,给孩子种下文化的种子,从琴棋书画开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让孩子充满梦想、充满幻想,对于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必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区块链背景下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基本思路

201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完善国际化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2017年,近百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联盟 Mastery Tran Consortium(MTC)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A New Model,即:不含分数,也不评级,而是持续追踪记录、评估学生的 8 项能力和品质(1.分析和创造性思维Analy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2.复杂沟通——口头及书面表达Complex Communication — Oral and Written3.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Leadership and Teamwork4.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Digital and Quantitative Literacy5.全球视野Global Perspective6.高适应性、主动探索、承担风险Adaptability, Initiative, and Risk-Taking7.品德和理性兼顾的决策能力Integrity and Ethical Decision-Making8.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年之,这种动态的电子档案逐步取代并终结 SAT、ACT等“美国高考”,成为全美大学录取新生的评价体系。评价就是导向。我国应积极参考A New Model的评价标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教育规律和本质的评价体系,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走向区块链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中国式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诚信体系。对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评价,如果没有诚信作为保证,区块链也会随之走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也出现了许多违背诚信道德的现象。诚信缺失或信用危机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表现出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危害颇深,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需要从体制机制、家长学校、老师学生、社会机构、法规体系等多方面、多视角、多维度建立关于教育的中国式诚信体系。一是把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诚信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笔者以为,A New Model的培养目标并不完全适合我国教育,在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上应该嵌入中国的自信。二是把怎么培养人作为教育诚信建设的责任和路径。年轻宝妈宝爸应该从准备要孩子的念头开始,就要规划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真诚地和全社会一道努力滋养孩子的成人。三是把为什么培养人作为信条植入内心深处。父母只生不养或者重生轻养、老师只教不育或者重教轻育、社会只看不管或者重看轻管等等,都是有失诚信的重大过错。

(三)打开区块链技术推动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方法体系。教育区块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多层多维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搞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搞好教育领域的技术开发,规范从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主管部门的机器信任、价值传递、智能契约,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区块链成果的使用,国际间区块链记录的共享。当下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部分的区块链建设首要的问题是对社会教育机构按照课程体系、教育人才、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标准重新洗牌,防止和杜绝不规范、不负责任的不管素质只管捞钱的乱象。一是切实理解区块链技术对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充分认识诚信虽非区块链技术范畴,但它是区块链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三是随时对区块链加强跟踪和记录;四是组织、人事、行业、社会机构都应积极参与到区块链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上来,防止和杜绝放着真实的结果不用,沉溺于一味的人事考核、录用等腐败的弹性标准之中。(文:安徽小狼教育董事长邹成亮/编导:陆勇)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