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从大山小男孩的情绪变化引发的思考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11-13  责任编辑:信子维

前几天,我正在宝鸡参加老子文化研究座谈会,突然手机的信息来了,是我们山区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基地冀小霞主任的来信。

冀主任的信中说:宋会长,我这里有个孩子六年级了,就是今年你在洛南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基地上心理课,你叫起来和你一起宣言的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在中国网报道的封面里面的那个小男孩。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把娃养大,管教。

image.png

最近孩子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他就是把题做错了别人都不敢说他做错了。他要不就摔打文具,要不就对其他同学大吼大叫。同学们都惹不起他,害怕他,只要他心里稍微有点不痛快,就对别人大吼大叫,要不就用东西往自己头上身上乱砸。我曾和孩子单独沟通,孩子也知道他错了,但他说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就想发火。面对这个问题,我不知如何疏导孩子。恳请宋会长给我指点方法,引导,抚慰孩子。读了信的内容,我意识到必须立即沟通。我便从会议室出来,找了个安静的环境。拔响了冀主任的电话,询问了孩子的详细情况。我告诉冀主任,让孩子给宋妈妈写一封信。孩子写信就是最好的心理倾诉,通过孩子的信我也会掌握一些内情。我让冀主任帮我和孩子接通电话,我热心的主任得到我的支持,非常高兴!前天晚上,我收到冀主任转来了小男孩的书信:《写给宋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宋妈妈:您好!

自从您上次来到培杰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给我们上心理健康课,已经过了很多天了,我十分想您!我给您写信不知道怎么说,就汇报一下我最近的情况吧。
  11月6日下午,我回家拿起最后一根香蕉,正准备开吃,奶奶的一句话让我停住了:别吃了,那是给你姐姐吃的。由于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孩子,所以我非常生气,把手中拿的瓜子都扔在了地上。心想:我一个做弟弟的,不应该是姐姐让弟弟吗?现在却成了弟弟让姐姐,我十分不满,于是我下定决心不吃饭,但是奶奶打电话给了爷爷,我又吃饭了。刚吃了一会儿,姐姐又让我火大,我生气的时候,连自己都打,于是拿铁锁用力地把自己的头砸了几下,气冲冲去了补习班。
  11月7日,我又生气了。补习班快下课的时候,我因为一些事情和补习班的同学吵了一架,也是在我生气的时候吵架的。
  11月8日,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什么项目也没报,因为我太胖了。由于其他班的运动员喝了兴奋剂,所以我们在400米的长跑比赛中,没能拿到奖牌。令我高兴的是,运动会闭幕仪式时候,我们班拿的金牌在全年级最多。
这就是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先说到这里吧。

祝福亲爱的宋妈妈,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永远年轻!
                                                        你的学生
                                                         11月9日
  读到孩子的书信,真为孩子真诚,诚实而感动,而且这个孩子很有集体荣誉感。今年8月份,我到商洛大山给留守儿童心理课,带领孩子朗诵《留守儿童人生格言》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眼光,神情很有力量,专门把孩子叫起来给全体老师,同学朗诵,赢得了掌声,我主要是当众给孩子增强自信心。

image.png

天,我又电话和冀主任沟通,询问孩子父母亲的情况。主任说,孩子的爷爷坚持不给电话号码,我已感觉背后的情况有点复杂。

今天,我已经和冀主任约好!孩子放学后,我通过电话和孩子沟通,让孩子述说心中的不快乐,给孩子鼓舞和爱的力量!从这个大山小男孩的情绪变化中,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这个孩子显然到了青春叛逆期,从小没有父母的爱是定论!青春期是孩子的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不及时调解,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发展,而且当下就会有麻烦。同班同学会有不安全感。

image.png

去年,我看到乡村学校几起同学们打架,造成严重后果的新闻,就是由于前期,学校老师和家长不重视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突变,带来的悲伤。我们必须呼呼在外打工的父母亲,要用微信,视频,电话保持和家乡孩子的沟通,方便的话常回来看看孩子,尽可能给孩子弥补母爱。假如有父母感情不和,婚变的情况,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痛!我在西安儿童村给孩子16年的心理公益教学,看到,听到太多太多的悲情故事。孩子童年的心理健康,应引起我们社会的关注!否则,将给社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所以,我们家庭、学校、社会都行动起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山里的许许多多孩子也像这个小男孩一样,也很幸运,情绪来了,给身边的冀主任,给远在古城西安的“宋妈妈”倾诉,得到了情绪发泄和心理抚慰。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