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三献”知识宣讲走进广州高校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10-30  责任编辑:信子维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周圆 林泽君)《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日前,广东医科大学联合湛江市红十字会、湛江市中心血站在校内开展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知识宣讲,从专业的角度为医学生们科普“三献”知识。

 “记得一次元宵节,窗外鞭炮声声、喜气洋洋,我一个人守在昏暗冰冷的太平间,悲喜两重天的鲜明对比镌刻在我的心里,难以磨灭。”粤西地区唯一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湛江市红十字会谭彩梅来到现场给学生们讲述了她的工作经历。最让她难忘的一次器官捐献协调是在2015年的元宵佳节,一通电话让她迅速放弃了一家团聚的美好时光,只身行走在寒气袭人的冬夜里。因担心遗体会遭到损坏,她选择独自守在昏暗的太平间角落里,等待医生回来取眼角膜。听着窗外接二连三的鞭炮声,看着面前昏暗的太平间,鲜明的对比几乎让她崩溃,甚至怀疑该不该继续这个职业。但是面对生命的希望,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老师刘海漫也来到现场。据了解,他是该省第534例、湛江市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7年曾捐赠造血干细胞救助一名10岁白血病男童。刘海漫老师坦言,虽然配型成功获得了一个拯救生命的机会,但他却花费了好多的时间用科学的武器来说服亲友们的劝阻。“那时候家人朋友们都害怕捐献骨髓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我本身学习科学生物技术,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我也查阅一些资料文献,知道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是可以再生的,所以我把这些知识告诉我的家人朋友,终于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生官兰影是初次参加类似的志愿活动,她说:“我觉得这次宣讲很受益,从医学的角度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听到彩梅老师的故事和解剖老师的讲解,让我感觉到捐献者是伟大的,捐献者的家属也是伟大的,他们在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的同时还不忘为社会作出贡献。”

  2019级儿科专业的卓翠玲同学感叹:“彩梅老师说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作点贡献’让我很受触动。从事相关志愿服务的工作人员非常伟大,他们不忘初心,一心为了服务社会。作为医学生,我们应当提倡‘三献’活动,还要多向身边的人宣传。”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现场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许俊珊同学是其中一员,她表示这是她的人生目标之一,“我把这个决定列入我的人生清单中,就是觉得特别有意义,”当谈及家人的反应时,她说,“尽管他们对这些不了解,但会支持我想做的事,就算不太同意,我也会坚持下去的,因为这样能帮助到很多人。

  据了解,本次活动负责人、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书记蔡晓颖去年3月份就已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并且加入“三献”知识宣讲的队伍中,如今已是蔡晓颖宣传“三献”相关知识的第三年,蔡晓颖介绍,一开始,当地人大多谈“死”色变,遇到正在做调研的她们纷纷绕开。“遇到一些耳朵不好或者不识字的老人,我们耐心地将调查问卷和宣传册上的内容一句一句地读给他们听。经过一轮讲解宣传,我认为当地人对‘器官捐献’的接受程度还是挺高的。”蔡晓颖表示,“从一开始几个人,到现在有相关老师、红十字会相关人员、志愿者的加入,这个宣传队伍在慢慢地壮大,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和我们一起去做这件事情,让更多人的生命得到延续。”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