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榜样公益>
80后谭雯娟:助听障者追梦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6-27  责任编辑:楚丹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苗栗路路口的“喜鹊”面包店里,一名顾客指了指柜台里的全麦面包,柜台后的店员小卉微笑着做出“OK”手势并迅速打包收银,全程寂静无声却温馨和谐。

  小卉是一名听障人士,得益于80后老板谭雯娟提供的爱心岗位,工作了一年半的她不仅能自食其力,还在这家武汉市内唯一的“无声面包店”里“找到了家一样的感觉”。

  近日,谭雯娟在团武汉市委开展的“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作为“武汉青年讲师团”首批四位成员之一登台演讲,她和“无声面包店”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知晓。

  2015年9月,在一次烘焙主题的社工活动里,谭婷接触到了听障人士这一群体,“当他们一脸笑意,捧着做好的点心让我试吃的时候,我被感动了,被他们积极主动、乐观的生活态度打动,那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点心之一”。

  能不能帮帮这个在社会上很受忽视甚至受歧视的群体?这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家“无声面包店”。

  谭雯娟发现,国内纯公益的同类面包店成本高,发展面临瓶颈,她决心跳出“公益怪圈”,通过市场营利维持自身发展,“顾客能吃到好吃又健康的蛋糕,我们又能够靠利润支撑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一举两得”。

  “喜鹊”是谭雯娟思前想后才定下的店名——喜鹊很热闹很喜气,叽叽喳喳,这些有听力障碍的人们虽然无声但内心丰富而火热。

  2018年初,“喜鹊”面包店正式营业了。开店至今,先后有6位听障者到这里工作。

  小卉是伴随“喜鹊”成长起来的一名听障员工。毕业于长春大学动漫专业的她曾在就业时处处受阻,原供职于一家动画公司,但由于交流不畅,出片效率低,挣不到多少钱。

  面试通过纸笔完成,3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谭雯娟发现这个姑娘“从骨子里透露着自信”。她顺利过关,来店里负责打包、收银,学习烘焙。

  谭雯娟在面包店收银台旁贴上暖心提示:部分员工是听障人士,效率可能降低,希望予以耐心。

  不过,意外也时有发生。曾有店员没明白顾客的意思,顾客不耐烦地连说三遍“我要三明治”。谭雯娟提醒他们,“遇到处理不了的事情不要慌张,及时在群里通知。”

  但她们收获更多的是温暖和信心。有位70多岁的奶奶,在广播里听到对“喜鹊”的介绍后,专门坐3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鼓励她们。一位视障孩子的母亲常来这里,从店员脸上洋溢的笑容里找到希望。

  “打铁还需自身硬。”谭雯娟希望每一个来“喜鹊”的人是来买好吃的面包,而不是出于同情。

  无声者学习烘焙的一大障碍是听不到烤箱提示音,火候控制不好,很容易烫伤。她们就用笨办法,频繁回头看烤箱,渐渐掌握了使用技巧。

  即便在遇到“经济危机”发不出工资的4个月里,也没有一个店员离开。

  那是去年5月到9月的面包店淡季,营业额最少的一天只有90多元。其实早在开店前谭雯娟就有过预想,如果经营不善,手上的资金最多能维持一年开支,一年后“关门找工作”。

  幸运的是,“中秋节”促销让“喜鹊”重焕生机。如今“喜鹊”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已具备相对稳定的客源,并承接部分团体的线上订单,“经济危机”成为过去式。

  回想起来,艰难时期大家的默默支持让谭雯娟感动。但是,更让她感动的是店员的成长。

  一开始,小卉4个小时只能做出6罐小饼干,而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看到“晚上下班仍不想走”的小卉工作得很快乐,操劳多年的奶奶也终于放心了。

  也有人学有所成回老家开店,这让谭雯娟很欣慰。正如每个人面试到最后都会被问到,“有没有自己的梦想”。

  谭雯娟觉得,人不应该因为自己先天的不足而放弃拥有梦想的权利,“‘喜鹊’是一个开始的地方,不是永久的避风港”。

  闲暇时,他们会定期参加公益活动,在七八十人的微信群里推广“手语小课堂”,组织听障者线下开展“无声读书会”,帮助大家与人交往、融入社会。谭雯娟鼓励大家,哪怕只看了几页,有感悟、有反思,这就是进步。

  店员们把谭雯娟的默默付出看在眼里,也将感恩之情常怀心上。

  上个月过生日时,谭雯娟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个黑色硬纸本,上面贴着一年来的各种照片,写满了大家对谭雯娟的感谢。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人群高达2780万,交流障碍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拦路虎。谭雯娟觉得自己的试验或许提供了一种可能,如果每个人不吝惜小小的善意,“就可能让更多的听障者有尊严地就业”。

  刘振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