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品牌>
汇丰乡村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项目中期交流会在沪成功举办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6-14  责任编辑:信子维

  6月11日,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的汇丰乡村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项目中期交流会于上海如期举办。该项目通过提供线上线下多维度、进阶式的财商教育课程及服务,帮助甘肃、云南、贵州等37个地区的乡村儿童,启蒙他们在成本、风险、规则及责任方面的意识,帮助他们自立自信,追求更好未来。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主办、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承办、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与上海纽约大学协办,该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得到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资助。交流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代表及社区组织代表前来参加。

 

交流会现场

 

  交流会现场,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博士、助理教授金敏超向与会嘉宾作了《乡村财经素养现状调研及中期评估进展汇报》。现场,金敏超分享了其所在团队发表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该报告指出,金融知识层面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距,城镇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掌握程度高于乡村地区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掌握程度。儿童在金融知识层面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距。

 

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博士、助理教授金敏超在现场发言

 

  关于农村地区青少年财经素养的匮乏与培养的必要性,在交流会现场,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丽惠指出:“50%的初中和高中阶段毕业的孩子会进入社会务工,他们没有专业系统训练就要进入社会。根据调研,在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学校中,财商教育和相关教育方法都是空白,而这部分的教育又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不要让每个孩子辛苦赚来的钱白白被金融陷阱骗走。”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丽惠在现场发言

 

  为培养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财经素养,2018年,在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支持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汇丰乡村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项目,致力于推动学校、社区参与财经素养教育,搭建以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儿童财经素养教育模型,为甘肃、广东、云南、贵州、陕西、四川等多个地区的乡村教师提供线上、线下财经素养教育师资培训及讲座,以支持教师在乡村学校、社区为当地儿童提供财经素养课程,改善当地金融科普教育匮乏的状况。

 

交流会现场

 

  据介绍,该项目开展以来,通过24家公益伙伴和3个地区教育局,已开展了36场线下、5场线上培训,培训了1236名教师、60名社工志愿者,帮助财经素养课程在当地适应性落地和本土化,并培养出了一批省级培训师团队,进而覆盖了当地更多的学校,促进财经素养教育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北京、广东、山西和湖北的社区儿童之家,为儿童之家主任及社工开展社区儿童财经素养师资培训,以便课程在儿童之家落地、惠及更多儿童,是汇丰乡村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项目的重要内容。交流会当天,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慈善总会儿童主任郑蓉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参与培训后再教授儿童的心得,“孩子从盲目玩游戏开始转向有计划有目的的经营。孩子知道了储蓄,保险,明白达到目标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会遇到风险,而且财商游戏中所有的决定都是孩子自己做的,无论结果如何,都让孩子感觉高兴,因为他们是为自己做主。”

 

  除了邀请社区组织代表分享社区儿童财经素养培养工作的进展情况,本次交流会还邀请了该项目中财经素养教育一线的教师代表参与分享,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高峰街道中心小学德育主任谢冬梅即是其中一位。她谈道:“我们班一个本来很没有信心的孩子在财商游戏中赢了一次之后,感觉到自己有成功的可能,对自己有信心了,慢慢地,他的自我管理能力都变强了,还会帮我管理班级,这款游戏打破了孩子孤独寂寞的内心,还建立了他的信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此外,上海杉树基金会四川省南昌市红苕坝小学支教老师孔德宝也分享了自己教授财经素养课程的感受,“阿福童财商课不仅是传递孩子知识,还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班级的孩子还自己设计了游戏桌面,财商桌游让我看到学生身上的更多可能。”

 

  谈及交流会现场社区组织代表与教师代表们对汇丰乡村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项目的认同,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汇丰乡村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项目的项目价值不仅在于启蒙乡村儿童的财经思维,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未来发展,尤其是给予儿童自我价值认同、理性思考决策,合理选择规划的能力。通过通过一年的探索,项目也逐渐清晰了乡村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干预路径。该中心副总干事陈潇斐也表示:“从兴趣培养,到行为激发再到习惯的养成,教育孩子是一个慢过程,但是在各方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们已经逐渐摸索出一个三阶段的教育体系,也期待通过支持乡村教师成长,赋能更多的孩子。”

 

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副总干事陈潇斐在现场发言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