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医疗>
无偿献血较10年前增长4倍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6-12  责任编辑:信子维

     慈善公益报( 本报记者 王钰博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这个日子既是无偿献血者的节日,也是广大血液工作者的节日。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这一主题进一步强调和宣传了血液安全和公平性可及性的重要性,让需要血液的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高质量安全的血液。


  保障血液安全的三维度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血液安全有三个维度,即供应量的安全、血液本身质量的安全、临床使用的安全。

      关于供应量的安全,充足的血液供应是血液安全的重要方面。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连续二十年持续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约为30万,到了2018年接近1500万人次;1998年全国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达到了2500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无偿献血人次和采集量的稳步增长从源头上保障了血液的安全供应水平。

      关于血液的本身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是永恒的要求,也是血液管理的底线和生命线。在这方面,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血站质控体系建设,颁布实施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高危献血人员屏蔽制度和血液的冷链管理制度,每年还要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安全技术核查。2015年以来,血液核酸检测实现了全覆盖,有效缩短了病毒的窗口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血液管理的安全水平。

      关于临床用血安全。血液强调的是从血管到血管的全流程管理,临床用血是保障血液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已经超过28个省成立了省级的临床用血质控中心,并且把医疗用血作为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不断推广临床合理用血的理念和经验,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


  已建成覆盖城乡的血液服务体系


      多年来,我国坚持血液的公益性,把血液作为基本医疗服务向患者提供,其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提高血液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一是建立网络保基层,二是建立机制保急需。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城乡、贯穿东西的血液服务体系。根据现在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和基层患者就医需求量的增加,血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我国仍正在不断加大对县级以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的保障力度。

      据统计,2016年至今,全国一半的血液供应了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极大地保障了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近看病的需求。在保急需方面,通过建立多层级的血液预警和调配机制,解决了季节性、区域性以及偏型性的血液紧张问题。2018年,全国区域间共调配血液184万单位,其中省内调配了158.5万单位,省际间调配了血液25.5万单位,各省也都因地制宜,建立了血液的应急保障机制,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重点地区、重大活动的临床用血需求。

      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全国各地没有发生长时间的血液供应短缺问题。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无偿献血制度,多措并举,推动我国血液供应保障水平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借着“6.14”世界献血日来临之际,呼吁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关心、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工作中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