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名师给留守孩子送去“活”嘎子哥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5-28  责任编辑:楚丹

  游戏现场

  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

  袁映雪老师和她的《填数游戏》课程

  昨日上午,本报“学雷锋精准扶贫轻骑队”六一特别行动走进蕲春武汉丽晶希望小学,为这里的留守儿童送来节日的问候和关怀。武汉丽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了二胡、葫芦丝、电子琴、足球等万余元文体用品礼包。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名师们“送教下乡”,现场给学生们上课;15组亲子家庭作为爱心志愿者也来到现场,与留守孩子们交流学习生活。

  200公里外的山区小学

  5月27日,本报记者一行跟着手机导航去这所小学,导航显示要经过一座小桥。可26日晚的大暴雨,已经冲断了小桥,教导处的李老师带我们绕行了十分钟车程。李老师介绍道,学生涵盖了周边七个村庄,大部分孩子上学会经过这座土桥,而每逢大雨,桥都会塌垮,天晴后,村民再填埋修补土桥。三年级以上的孩子经验丰富,每逢下雨就会提早出门,直接绕行二三十分钟。而低年级的孩子通常会经过土桥才想到绕行,上学就会迟到。

  学校依山而建,主教学楼是一排新平房。上课时,经常会有斑鸠、八哥、麻雀突然闯入教室。或许是习惯了这样好的生态环境,老师说,孩子们上课都很专注,从来不因这些不速之客而打扰他们的学习。

  在学校侧面的老楼里,记者看到紧挨着三年级教室的房间里塞满了高低床。靠墙的地面则整整齐齐摆满了塑料盆、桶,墙面挂了一排毛巾。梅雪老师告诉记者,这所学校,平均每个班50个孩子,会有40多个是留守儿童。学校周边七所村庄的孩子都会在这儿上学。孩子们都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有的老人年龄大了,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住得远不方便接送,这样的孩子们就会住校。学校免费提供住宿,都不是固定床位,有的孩子父母打工休假回家时,孩子们就会回家住。床位不够时,会两个孩子挤在一张小床上。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住宿较多,他们自己洗碗、洗澡、洗衣服,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因为有国家的补贴,孩子们在学校吃饭,每餐两菜一汤,只要一块五。

  名师送教下乡吸引师生共赏

  蕲春武汉丽晶希望小学的教师们都有整齐的教学服装,白色衬衫配灰色西裤。现场可以看到有不少外校的老师们聚在一起聊天。记者询问得知,他们都是来听课的。“听说省实验小学的老师要来上公开课,我们都想来看看。”由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金俊带队“送教下乡”。金校长表示,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次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提升,希望以此推进两所学校更好的发展。在一年级(1)班的教师里,语文老师陈丹丹将两块中间的黑板向两边推开,露出了一个50寸的大屏幕电视。她熟练的导入讲课用的幻灯片,将磁性田字格贴在黑板上。今天她要讲课的内容是《动物王国开大会》。在五年级的教室里,夏梦老师正在给孩子们播放《小兵张嘎》片段,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课本中的那个张嘎“活”了过来。一年级(2)班内,袁映雪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填数游戏》。短短的一上午,来自湖北省实验小学的名师们共上了3节课,匆匆在学校吃过午餐后,他们又进行了两场与蕲春当地老师们的学科说课研讨会。

  连续10年帮助学校发展

  学校建在一片青山间,教学校舍虽然只有一层楼,却格外的敞亮和宽阔。地处丘陵地带,虽然烈日当空,站在操场上也还有丝丝凉风。据学校老师介绍,这里生态很好,经常有各样的鸟儿飞入教室“蹭课”。

  2010年,武汉丽晶教育机构董事长陈盛捐资25万元,联合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晚报扶助行动修建了这所希望小学。多年来,这里的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一直受到关注。得知学校缺乏音乐器材等,这次,丽晶教育机构又专程送来二胡、葫芦丝、电子琴、足球、投影仪、彩色打印机等万余元的物资。此次他们还组织了15组亲子家庭作为爱心志愿者来到学校,他们中,大多都是五六岁的孩子。这些统一身着黄色T恤的“小黄人”们好奇地趴在窗户旁看着留守孩子们的课堂。来自武汉长城嘉苑丽晶幼儿园的古臻玥和妈妈正在欣赏展板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我们永远要向别人优秀的地方学习。”在捐赠仪式上,武汉丽晶教育机构董事长陈盛作为本场活动的爱心队长,宣读了捐赠物资名单,并接过主办方颁发的爱心荣誉证书。武汉丽晶教育机构校监罗卫女士现场赋诗一首,“蕲春医圣永流芳,教授文人远名扬。青石辈有人才出,苔花绽放四飘香”,勉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文/记者胡丽君 唐婧妮 通讯员易建新

  图/记者金思柳 摄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