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人民公仆>
多给“亲情陪伴”减减负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5-17  责任编辑:楚丹

  郑宇飞

  “每天陪伴父母1小时,当月费用减免200元。”去年11月,某颐养中心推出了这项名为“亲情陪伴”的活动。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半年多来,尚无一人成功获得减免奖励。

  通过“让利”引导子女多陪陪父母,既是激励也是督促,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问题恰恰在于,这1小时的陪伴看似门槛不高,可一个月下来要一天不落,怕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换个角度看,无论父母住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养老,子女都有经常性探望陪护的义务,如今奖励之下仍无人“达标”,更反映了许多的现实无奈,远非“200元”或者“1小时”所能计算的。

  “常回去看看”为什么难?子女年轻点的,疲于应对繁重工作,刚踏入社会或刚生儿育女的可能连个人生活都无法顾及周全,反过来还需要父母帮扶;而年长一些的,虽然工作没那么忙了或是已经退休了,却又迎来“隔代带娃”等担子,每每分身乏术。加之如今社会流动,异地打拼已是常态,每年能回去相伴父母膝下的只有几个大假。七七八八的因素加起来,都让亲情陪伴变得有些奢侈。

  对此,一味苛责子女、质疑孝心,无法化解窘境,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多给“亲情陪伴”减减负。从小处说,那些想陪伴却没时间的人,工作压力是最大障碍。所在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和其他法定假期,或许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往大了看,陪父母难,不仅在于“陪”,更在于怎样“陪”。仍以颐养中心为例,许多机构设施薄弱、服务不佳,子女去看望,来不及说几句话,先得脚不沾地一通忙活。还有些人想把父母接到身边照料,又要顾虑异地医保报销、老人在都市诸多不适应等问题。这些痛点,都呼唤社会服务保障更好为孝心兜底。完善制度,落实政策,提升服务,创新方式,才是“老有所伴”的深层方向。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多么自然而美好。生活节奏在加快,但亲情不能压缩。让相聚、守护变得简单,让关怀、感恩有处安放,是每个小家的幸福,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