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慈善家>
开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开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陈正拜:潜行善举 大爱满疆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4-30  责任编辑:信子维



2016年获得首批全国脱贫攻坚奖、2018年获得第十届中华慈善奖,作为开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贵州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的陈正拜,这几年因为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越来越多受到媒体的关注,但他从事慈善事业的行为从未停止。“从古至今,知识分子最大的理想就是经世济民,我很欣赏《孟子》里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

同心筑梦 情系乌蒙

2009年,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他积极响应民进中央的号召,在民进中央帮扶县贵州省金沙县注资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迅速就缓解金沙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实际举措,截至2018年12月,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了近15亿元的贷款。

2011年,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贵州省最大的矿山机电交易市场,现开明·同心城年交易额已超23亿元人民币,带动2万余人就业,带动上千户家庭脱贫,迄至为止是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以来投资建成最大的帮扶项目;陈正拜先后为民进中央在毕节试验区开展的“同心·彩虹行动”捐赠价值4000万元人民币房屋100套,为贫困户解决住房,以及为金沙县公益事业捐款共计1200万元。他为民进中央设立的开明慈善基金会捐赠800万元人民币,捐资100万元捐建10个村级卫生室,为毕节市红十字会捐赠50万元善款……

“在贵州呆的时间长了,发现贵州的人民群众纯朴善良。如果没有中共中央统战部提出‘同心工程’,没有被中国民主促进会吸纳为成员,也许我现在只是一个衣食无忧的‘穷人’。有了‘同心工程’,我作为参政党的一名成员,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就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陈正拜诚恳地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陈正拜依托民进的教育优势,致力于“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希望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化教育差距,实现“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梦想。

2016年9月,陈正拜率团进藏,为“助力西藏教育信息化全覆盖”,累计投入1.29亿元助推西藏基础教育实现信息化改造,为藏区教育扶贫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3月,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覆盖黔西南州1900所学校,全州70多万学生和100余万家长从中受益。

近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疆土,南到常年高温湿热难耐的三沙、海口,北到严寒冰冻的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到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的高原藏区,还有浙江、新疆、甘肃、陕西、贵州、河北、山东……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投入大见效慢,容不得急功近利,更容不得惟利是图。看到雪域高原的学生能通过云校的平台打开看世界的窗户,听到黔西南地区的学生因为使用云校的平台高考成绩取得了进步,我很欣慰。在这样的时刻,我真正觉得自己实实在在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了我的一份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角。

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陈正拜受邀参加“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介绍了云校教育帮扶的经验,并与临夏回族自治州签订教育帮扶协议。

2018数博会“精准扶贫”高端对话上云校与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结成帮扶协议,捐建价值816万元的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致力于推动当地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同年10月,他深入四川凉山腹地,对凉山州喜德县、德昌县政府捐建价值1860万元的教育云平台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助力喜德县和德昌县从教育上脱贫。

近年来,陈正拜参与民进中央在毕节试验区开展的“同心·彩虹行动”及教育精准帮扶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5亿人民币,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1600所学校和惠及包括820万贫困落后地区学生在内的全国2500多万用户。

语录: “从古至今,知识分子最大的理想就是经世济民,我很欣赏《孟子》里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

档案: 陈正拜,1973年出生,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开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开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云校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正拜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和教育帮扶,不忘初心、乐善好施,2018年9月荣获民政部颁发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